【大紀元2022年07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紫馨台灣台北報導)台灣交通環境長期令人詬病,有多個民間團體4日聚集在交通部前向政府展現民意,要求加速改革,包括爭取機車路權、去除外送汙名化等,民團也將於9日在凱道舉行交通解嚴大遊行,盼政府能全面檢討台灣交通環境。
立委陳椒華表示,台灣這幾十年來,在交通政策規劃方面特立獨行,還自創極為罕見的政策,像是國道禁行所有機車、市區道路內側車道禁行機車、強制待轉等等,把危險因子統統集中到市區道路的外側車道,讓台灣的事故死傷居高不下。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指出,影響交通事故的關鍵因素是道路系統而非車種。他說,機車為了閃避路邊停車,變換車道平均增加1.7次,事故機率會增加2.3倍。
林志學表示,而同一路段的平面段與被禁行機車的高架段相比較,整體車流在平面段的事故率約為高架段的5~14倍之間,自小客車在平面段的事故率約為高架段的5~17倍之間,大型重機在平面段的事故率約為高架段的3~9倍之間,足以看出道路系統是影響事故風險的關鍵因素。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副理事長吳祥瑀表示,機車使用者不滿交通部管理機車的政策,也不滿交通部不斷放大機車肇事數據,抹黑機車使用者。因此要求開放自由待轉、廢除禁行機車、允許機車上國道。
陳椒華呼籲,政府應全面檢討錯誤的道路規劃、禁行政策、執法取向,以及過低的駕照門檻,請政府別再漠視改革的呼聲,放任交通死傷繼續擴大。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則表示,希望去外送汙名化,訴求增設外送停車區,並保障外送員行車安全,製作相關且正確的統計數據,而非一昧的表示事故造成都是外送員責任。
此外,台灣開放水域聯盟共同召集人方凱弘則希望戲水除罪化,並說明四項訴求:一、廢除水域惡法:《發展觀光條例》第36條、第60條;二、開放水域活動,依《國民體育法》第20條,訂定水域活動應注意事項;三、回歸負面表列:回歸「原則開放,例外禁止」的立法原則,反對地方政府仍不願開放,劃海自限;四、單一管理窗口:各地方政府的水域管理不同,交通部觀光局網站僅連結禁止或限制公告,海委會的海域遊憩活動一站式服務資訊平台改以圖示,但各地資訊仍未整合,請立即改進。
交通部:持續研議調整措施
針對相關機車路權團體的訴求,交通部表示,研議相關取消禁行機車道或開放機車可直接左轉,交通部也請運輸研究所持續邀集各道路主管機關透過事故碰撞型態導向設計範例增進路口安全改善;至於開放大型重型機車行駛高速公路,於106年及109年針對大型重型機車訂定安全、秩序及行為指標,並辦理觀察檢核,但安全、秩序、行為三項檢核指標及民意調查目前都未達到指標檢核。對於機車路權團體訴求,交通部將持續滾動調整相關措施。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