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強勢 新興市場債務危機升溫
【大紀元2022年07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意晴報導)美元正以近二十年來最強勢姿態跨入下半年,這樣的態勢將對各國造成影響,包括外國投資者將離開新興國家市場、轉為擁抱美國股債券;以外幣發行債券的國家風險將升溫,因為他們要償還的債務會變得更多。
《華爾街日報》7月22日報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今年6月調高利率75個基點(3碼),這是自1994年以來的最大增幅,官員們已暗示可能會在7月底的會議中以同樣幅度升息。
美元漲勢主要就是受美國利率調升所推動。衡量美元兌16種貨幣的《華爾街日報》美元指數在6月上漲8.7%,創下2010年以來的最佳上半年表現。截至7月21日,該指數在7月又上漲1.4%。
報導指出,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美國就顯得相對穩定,此原因也會吸引投資者;外國投資者將資金投入美國股票和債券市場時,通常會使用美元,此舉將提振美元。
當投資者湧向強勢美元時,新興市場的貨幣通常會感到壓力,因為這些投資者將遠離新興市場。根據總部位於華盛頓、代表全球金融業的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估計,新興市場6月淨流出金額高達40億美元(約新台幣1,192億元)。
部分新興市場的央行也一直在提高利率以對抗通膨,例如巴西央行於2021年3月開始收緊貨幣政策,當時利率處於歷史低點2%,到今年6月已達到13.25%。
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的貨幣也已經下跌,歐元兌美元在7月中旬一度貶破平價水準,為2002年來首見。
政府發行外幣債券 風險大增
報導指出,相對美元升值的情況,以外幣發行債券的國家在其貨幣貶值時,面臨著更高的風險,因為他們要償還的債務將變得更昂貴。同時,債務違約的政府有可能失去進入國際市場的機會和提供資金的能力。
例如,斯里蘭卡今年5月陷入債務違約。沉重的債務和高漲的通膨,使該國沒有足夠的美元能支付燃料和藥品等基本商品的進口費用。
新興市場國家有不同程度的美元債務。根據國際金融協會數據,截至今年第一季,阿根廷、烏克蘭和哥倫比亞政府發行的美元計價債券,占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均超過20%,而少數亞洲和歐洲國家的這一數字則低於2%。
另一方面,出口多於進口的國家,則可以在美元走強的情況下表現更好,因為他們可以使用美元交易,對價格上漲的進口商品依賴程度也較低,較不會受到影響。
中國地產業還債更難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受影響的程度也備受關注,因為美元走強,中國地產業將更難以償還債務。
根據美國《巴倫周刊》(Barron’s),投資諮詢公司TS Lombard分析師指出,中國地產業發行美元計價債券高達1.6兆美元,美元因聯準會升息走強,中國地產業更難償債,進而波及到中國股債市。
香港《南華早報》7月19日報導,工銀國際駐香港的研究副主管Angus To說,今年截至目前,中國債券發行人的違約額已達200億美元,並以地產開發商導致的債券違約占大宗,已倍增逾去年的總額90億美元。
澳盛銀行亞洲資深信貸策略分析師Meng Ting則說,今年迄今,陷入境外市場債券違約的19家中國企業當中,18家是地產開發商,已逼近去年的總數21家。
上述預估正值當前中國的經濟成長趨緩,並且成長率達兩年來的新低,新成屋售價連跌10個月,還爆發爛尾樓停貸潮,而聯準會將繼續升息、引發衰退擔憂,種種原因讓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導致中國財經情勢惡化。◇
責任編輯: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