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失業率飆高 官稱「摩擦性失業」惹議
【大紀元2022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近些年,中國大陸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越來越凸顯。今年6月份16—24歲城鎮青年失業率暴升至19.3%。中共官員所稱的「摩擦性失業」一詞引起網民質疑。
7月15日,中共官方發布2022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其中6月份,16—24歲城鎮青年失業率攀升至19.3%,創下新高。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中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答記者提問時稱,青年群體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普遍面臨摩擦性失業困境,加上受到疫情影響,企業吸納就業能力下降。
一時間,「摩擦性失業」成了網上討論的熱詞,引起吐槽。
網友質疑,「失業就是失業,為什麼成了摩擦性的失業?可真是技術活。」「以前只聽過摩擦起電,摩擦失業還是第一聽說。」「官方就是不承認失業!」「官員說正常的人話有這麼難嗎?」
還有網友稱,「摩擦性就業」一詞帶給大家不適感。
陸媒《新京報》報導,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稱,「摩擦性失業」是經常發生的,並非周期性出現的,也不是供求結構不匹配導致的。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青年群體更多面臨「結構性失業」,也會面臨「摩擦性失業」。
公開信息顯示,摩擦性失業是指技術性原因而引起的失業,即由於經濟在調整過程中,或者由於資源配置比例失調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轉移,使一些人等待轉業而產生的失業現象。
有網友表示,這個解釋很繞口。
16—24歲城鎮人口主要是畢業生,包括高中、職高、大專和高校本科畢業生。自2018年中共當局開始公布16—24歲城鎮失業率以來,青年失業率逐年升高。
德國之聲7月15日報導,《新蘇黎世報》駐京記者馬蒂亞斯‧坎普(Matthias Kamp)從一位化名阿曼達(Amanda)的年輕女孩的經歷入手,探討中國就業市場存在的問題。25歲的阿曼達在南京大學完成外語專業的本科學業之後,在北京進行教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學習,但是在畢業之後卻找不到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只能在一家酒吧裡打零工。
馬蒂亞斯‧坎普寫道:「很多中國年輕人和阿曼達的境遇相似:他們擁有高學歷,有不少人還有留學經歷,掌握多種外語,但是卻找不到一個符合自己學歷和專業的工作崗位。這個夏天,(大陸)又有將近1100萬大學生完成學業——這是有史以來應屆畢業生人數最高的一年。他們中的很多人恐怕不得不像阿曼達一樣,暫時先靠兼職工作養活自己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陷入困境——也是因為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在危機背景下,很多企業都在裁員。」
文章分析表示,對於政府來說,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也意味著社會存在不穩定因素。「沒有工作、沒有發展前景的年輕人可能會走上街頭發洩內心的憤懣,這是掌權者最擔心的。因為這可能造成社會動盪,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甚至撼動中國的政治體制。」
中共極端的清零防疫政策和封城措施重創經濟。過去數月中國經濟增長低於預期。中共統計局15日公布的二季度GDP同比增長僅為0.4%,受到廣泛的關注。
最近幾週官方在西安、蘭州、海口等城市推出了影響數百萬人的封控措施。
中共為2022年設定了約5.5%的經濟增長目標,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北京將難以實現這一目標。
6月,世界銀行對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的預期從去年12月的5.1%下調至4.3%。世行表示,這一修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奧密克戎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和3月至5月中國部分地區的長期封鎖。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