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7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通膨侵蝕薪水增幅,主計總處在11日發布5月受僱員工薪資統計,提到今年1~5月經常性薪資的年增幅創22年新高,但同期實質性經常薪資卻年減0.2%,是6年來首見的負成長。主計處官員說,薪資的漲幅跟不上通膨的增幅。
據主計總處的統計,今年1~5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4252元,年增率2.83%,是2001年、22年來同期較高的水準;加計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1~5月累積為6萬2736元,年增3.63%,是2015年、8年以來較高的水準。
統計顯示,同期實質性經常薪資則呈現年減0.2%,實質非經常性薪資年稱0.58%。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說,1~5月的經常性薪資與非經常性薪資都有2%以上的增幅,但從3月開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到3.04%,「只能說物價指數增幅大於名目薪資的增幅,薪資的增幅跟不上物價的漲幅。」
另外,今年受疫情影響,全體受僱員工人數跟著下滑,主計總處公布5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人數為814.2萬人,月減8,000人。
陳惠欣表示,4月部分產業開始受到疫情影響,5月比較明顯衝擊的仍是內需型產業,在受僱人數跟經常性薪資部分,住宿餐飲業月減9,000人、經常性薪資月減1.52%,批發零售業也呈現月減5,000人、經常性薪資月減0.71%。不過,製造業部分仍屬穩健,仍月增6,000人。
陳惠欣表示,去年5、6月國內三級警戒,受僱員工這兩個月共減少15萬人,而在疫情趨緩之後,在去年底大致已回到本來的水準。往年6月對5月受僱員工人數多呈現增加現象,今年的情況是,因為疫情升溫,6月仍有5~6萬人確診,影響國內受僱員工人數跟產業績效。
另外,陳惠欣表示,國外因素部分,全球經濟景氣趨緩,對廠商的營運狀況帶來變數,使得未來薪資、受僱員工人數較難預測。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