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香港移交25週年 習近平快閃訪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1日於香港參加活動。(Selim CHTAYTI / POOL / AFP)
人氣: 23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2年07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祥、陳愷報導)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6月30日至7月1日一連兩日訪港,參與七一活動和為新一屆政府監誓就職,隨後便迅速搭高鐵離港,結束短暫的訪港行程。美國、英國、澳洲官員則齊聲呼籲,北京應恢復香港人的基本自由。

英國首相強生資料照。(Jeff J Mitchell/Getty Images)

香港政府7月1日上午8時在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第六任特首李家超夫婦以及新一屆政府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以及多名前任特首、第五屆政府官員等出席,不過習近平未出席升旗儀式,僅出席港府七一大會暨特區政府就職典禮。

香港第六屆特區政府1日正式成立,李家超在習近平監誓後正式就任特首,他在就職典禮上致詞表示,自己在謙卑的心情下就任,感謝北京及香港對其的信任,也肩負歷史使命,感到無比光榮。

習近平隨後上台演說,提出「一國兩制」經過實踐與反覆檢驗,符合國家民族根本利益,須長期堅持;並重提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認為政權須掌握在愛國者手中,是世界通行的政治法則,強調「守護香港管治權」,就是守護香港繁榮穩定和市民切身利益。

習近平並表示,未來五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的關鍵期,並提出四大希望,包括「著力提高治理水準、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

隨後有消息稱,習近平到中共軍隊駐港部隊總部中環軍營視察,但尚未獲證實。1日13時左右,習近平與彭麗媛便搭乘高鐵離港,完成兩日訪港行程。

香港科技大學名譽教授崔大偉(David Zweig)1日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說,習近平和李家超在7月1日想打出的牌是,「我們剝奪了你們的民主自由,我們(把香港)變成了一個威權政權,但我們會在經濟問題上有所作為。」他說,「這個城市明顯變了。反對派消失了,政治活力結束了,議會發生了巨大變化…有許多事被約束得更厲害。新聞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人們必須注意即將推出的新網路法律。」

陸委會:一國兩制走樣 舉世公認陸委會7月1日表示,香港自由民主快速倒退,「一國兩制」走樣變形已是舉世公認,呼籲有關方面應信守基本法和國際承諾,歸還港人應有的民主自由與權利。陸委會說,香港的民主、人權、自由與法治,與25年前相較嚴重倒退,「港人治港」淪為空談及「一國兩制」的走樣變形已是舉世公認,即使相關方面不斷辯解,也無法粉飾損害香港民主人權發展的事實;而中共當局竟然還將港人爭取自由民主,歸咎於所謂的外力干預。陸委會嚴正呼籲相關方面勿一再自欺欺人,應信守香港基本法及國際承諾,歸還人民應有的民主自由與權利,才是真正的「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美國務卿:港人權利被剝奪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週四(6月30日)就香港主權移交中國25週年發表聲明說,今年本是「一國兩制」框架下,承諾香港50年自治的中間點,「但很明顯,香港和北京當局不再將民主參與、基本自由和獨立媒體視為這一願景的一部分。」

聲明說,2019年,數百萬香港人參加了公民抗議活動,反對有爭議的引渡立法,北京給出的回應是強硬推出《港版國安法》,這為過去兩年侵蝕香港自治權和解除香港人的權利和自由,開創了條件。

聲明說,香港當局還監禁反對派人士,許多人被監禁一年多。香港領導人還封殺獨立媒體機構、關閉博物館、移除公共藝術品、削弱民主體制、延後選舉,阻止(6月4日)燭光夜悼、取消現任立法會議員資格,並實行效忠宣誓。

布林肯指責中共和港府官員散布假消息,稱抗議活動是外國勢力所為。「他們所做的這一切,是為了剝奪本來就承諾要給香港人的東西。」布林肯說:「我們聲援香港人,響應他們要求恢復自由的呼聲。」

英首相:我們不會放棄香港

週四,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和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批評中共不遵守《中英聯合聲明》中所做出的承諾。強生表示,「這種事態既威脅到香港人的權利和自由,也威脅到他們家園的持續進步和繁榮。」

強生說,「我們不會放棄香港。25年前,我們向香港及其人民做出承諾,我們打算遵守它。」他補充說,英國將「盡我們所能讓中國(共)信守承諾,使香港再次由香港人管理,為香港人服務。」

澳洲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則重申,「香港的自由很重要,它支持了香港的繁榮和穩定」,「《港版國安法》已實施兩年,澳洲對香港的權利、自由和自治權仍繼續遭到侵蝕深表關切…北京在2021年實施的選舉改革,更進一步侵蝕了香港的民主制度。」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資料照。(Mika Savolainen-Pool/Getty Images)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