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漫談

【名作故事】忠義參天地 顏真卿《祭姪文稿》

唐代忠烈名臣顔真卿《祭姪文稿》。(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

顏真卿《祭姪季明文稿》(略稱《祭姪文稿》,俗稱《祭姪帖》)以「天下第二行書」令譽留名至今。至情至性的《祭姪文稿》,共忠心義魂,與天地同在。

【名作賞讀】《祭姪季明文稿》

唐朝名將大臣顏真卿在五十歲時寫下《祭姪季明文稿》,時空背景是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起於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歷時九年),在找到他姪子的首棺之時。在亂世中,他的堂兄顏杲卿(字昕,籍貫山東琅琊)一家多人殉國,姪子季明身首異處,從天寶十五載春天事發後,經過三年其首棺才被找回,他撫棺哀慟,為姪子的英靈寫下了這篇祭文稿。

顏真卿和顏杲卿同出於文儒世家,他們的五世祖是留下名作《顏氏家訓》的顏之推(西元531年—591年)。在文天祥的《正氣歌》中標榜忠臣義士氣節,在唐「為顏常山舌」,所說顏常山就是常山太守顏杲卿。季明是顏杲卿的少子。顏氏一門忠烈,在常山城一戰中凜然赴義,肉體活遭利刃凌遲,忍人所不能忍,驚心動魄。

姪子季明在亂世中衛國保家、凜然赴義,忠義之骸骨被亂賊支解,流落於外經年,情何以堪!直到顏真卿寫祭姪文這一刻,姪子的身軀骸骨仍然未能尋獲,他說寧願己身死百次,以換回姪子的身軀,然而「百身何贖,嗚呼哀哉!」追憶姪子季明,自幼早慧品德出眾,可擔國家社稷之重責,是為家族之芝蘭玉樹,而今覆巢之下,留給他撫棺的哀慟。今昔交催,顏真卿縱筆直書《祭姪季明文稿》,狂飆的筆墨有如崩堤之血淚揮灑,至情至性毫無一絲虛情矯飾!《祭姪文稿》塗改與枯筆縱橫,真摯貫天地,讀者宛然見到錐心刺骨的悲慟傳動筆墨間,直如道道閃電、聲聲霹靂,震爍千古!

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安史之亂中顏真卿慟失親人,在找回姪子的首棺時,揮淚寫下《祭姪季明文稿》。(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

《祭姪季明文稿》: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

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間舋,稱兵犯順。爾父謁誠,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呼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攜爾首櫬,及茲同還。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卜爾幽宅,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古文今讀】

唐肅宗乾元元年,歲次在戊戌,九月庚午朔初三壬申,十三叔、佩銀印和青綬帶的光祿大夫、加使持節蒲州諸軍事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酒和各種美味,祭奠亡姪(追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

你父遣派手下向朝廷報捷,然而賊臣河東節度使王承業據為己功上報。叛軍回兵圍逼常山,王承業且不願出兵相救,常山成了孤城。我軍在城中日夜激戰八日夜,戰到城中井水枯竭,糧食、箭矢全部用盡,孤城陷落,你父陷入敵手,你與幾個兄長也相繼殉節捐軀死在城中。覆巢之下無完卵,(人造的罪孽太大)上天不為人免除這場大災禍,誰是這場大災禍的元凶?誰是荼毒生靈的禍首呢?想你遭遇殘害,身首異處至今身軀未獲,吾願為你死一百次,然而,到哪裡去換回你的性命?嗚呼哀哉!哀慟無已!

吾承受上天的恩澤,受任新職治理河關重地蒲州。你親兄長泉明,再次奪回常山;去年兩京收復,泉明開始到處尋找失連和隕落的親故,如今終於帶著你的首棺同返此地。撫棺念你,哀傷摧心,由心至外,震顫吾心吾顏!將等戰亂平息回鄉,為你選擇墓地營造墳墓,你魂若有知,不要感傷長久離鄉。嗚呼哀哉!心中哀傷訴不盡,請你來享用祭品吧。

唐代宗即位後,顏真卿晉升魯郡公,因此人稱「顏魯公」。圖為清代陸恢《魯公寫經圖》(公有領域)

【名作故事】「顏常山舌」一門忠烈

天寶十四載(西元755年)安祿山反叛,於范陽起兵作亂,在這場導致大唐衰落的大亂中,顏真卿與從兄顏杲卿首唱義兵,討伐逆賊。顏杲卿當時為常山太守,首舉義兵;顏真卿當時為太原太守,密養義士,作對抗亂賊的準備。顏杲卿差使少子季明傳話給顏真卿,密謀共同討逆。

在常山這邊,顏杲卿與長史袁履謙、前真定令賈深、前內丘丞張通幽等,打通土門徑口的堅壁,從背面奇襲,打敗敵軍,並設計擒殺賊將——安祿山義子李欽湊,又遣派使者將兩個賊將何千年、高邈的首級送往京師。土門襲擊打了勝仗後,趙州、鉅鹿、廣平……等等十四郡,連連收歸大唐,大大震懾了安祿山。該年年底,顏真卿也在平原郡起義兵,奮戰打敗逆賊。

次年的天寶十五年春(西元756年),安祿山在東京洛陽僭號稱帝,手下逆賊史思明和蔡希德合攻常山郡。是時,顏杲卿領著將士日夜激戰,然而城中兵少,就近求援於河東節度使王承業。王承業私心求功而擁兵不救。「賊臣不救,孤城圍逼」,戰到最後,孤城中井水枯竭,糧食和箭矢全部用盡而城陷,但是顏杲卿堅拒投降。

逆賊把凶刀架在顏杲卿少子季明的脖子上,要脅杲卿投降,然而他絲毫不為所動。季明的頭顱被斷,顏杲卿也被俘虜至東都洛陽。

安祿山見了顏杲卿,怒罵他受他上奏推薦之恩,竟不肯效忠於他。杲卿瞪大眼睛怒視他,罵道:「我世世為大唐之臣,永守忠義,縱然受過你上奏推薦,怎能隨你造反!況且你本是營州一介牧羊的羯奴罷了,得到非分恩寵而有今天,大唐天子又虧欠你什麼而讓你造反呢?」(原文:「我世為唐臣,常守忠義,縱受汝奏署,復合從汝反乎!且汝本營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竊恩寵,致身及此,天子負汝何事而汝反耶?」)又說:「我恨不得斬你頭向皇上謝罪!」

怒不可抑的安祿山令人把他捆綁在中橋南端向西的第二根橋柱上,割他的肉,一節一節將他支解。顏杲卿若無其事盡數逆賊安祿山的罪狀,逆賊就鈎斷他的舌頭,顏杲卿依然大罵不止,直到氣絕。顏杲卿的骨肉形骸支解於鋒刃,凜凜然悲壯殉國,但是,他的忠義之氣震撼了逆賊,巍巍然頂天立地,留下「顏常山舌」的氣節典範。

就在同一天,顏杲卿好幾個兒子和近屬皆被害。顏家和將吏的家屬和奴僕三百多人流入賊兵手中。

唐肅宗至德二年冬,廣平王(後登基為唐代宗)收復兩京。唐肅宗乾元元年(西元758年),季明的兄長泉明攻陷常山之後,顏真卿讓他去找回親屬故舊。泉明攜回季明靈柩(首櫬),但是頭以外的骸骨仍不得尋。顏真卿摧肝痛肺,寫下「撫念摧切,震悼心顏」的《祭姪文稿》。

後記:忠義風範

顏氏和將吏的家屬和奴僕三百多人,陷落敵手後生活困頓,後來全被泉明贖回,並送回蒲州叔父顏真卿處。當時顏真卿在蒲州任刺史,他全數贍養了這三百多人,直到他們找到往後的歸棲之處,並一一資助他們前往安頓。

泉明殯殮父親和長史袁履謙骸骨,護棺返回長安。履謙之妻看先夫的棺木又簡素又狹小,心中不高興,結果發視與顏杲卿的棺木是一模一樣的規格。從而大哭,待泉明如父。

泉明找到了落入賊手的女兒和姑母、表妹時,因為資金不足,先贖回姑母和表妹,再回去找女兒時,已經找不著她的下落了。這就是顏氏一門忠義的風範。

乾元元年五月,唐肅宗下詔,追贈顏杲卿太子太保,嘉獎其忠義報國,「艱難之際,忠義在心。憤群凶而慷慨 [志氣昂揚] ,臨大節[國家危難之際] 而奮發」,「仁者有勇,驗之於臨難;臣之報國,義存於捐軀」。

仁者之勇,危難之際得到驗證;臣子報國,慷慨捐軀發揚忠義。

【參註】一:《祭姪季明文稿》【註釋文】(加 [註釋])全文於下:

維乾元(唐肅宗年号)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初三]壬申,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以上皆是顏真卿的官職]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

惟爾挺生[傑出],夙[早]標[特出]幼德,宗廟[代指國家]瑚連[最貴重的祭器],階庭蘭玉[芝蘭玉樹]。每慰人心,方期[正期待]戩穀[音同簡古,意:戩為福,穀為祿;又意盡善、至善],何圖逆賊閒[同間,挑起]舋[同「釁」,爭端],稱兵犯順。

爾父[季明的父親顏杲卿]竭誠[竭盡忠誠],常山作郡,余[顏真卿自稱]時受命,亦在平原[平原郡]。仁兄[指顏真卿的堂兄、季明的父親顏杲卿]愛我,俾[使] 爾[你]傳言。

爾既歸[回去]止[語尾助詞],爰[於是]開土門[地名,太行山八徑之一],土門既開,凶[亂賊]威大蹙[縮減受挫]。賊臣[指擁兵自重的河東節度使王承業]不救,孤城[指常山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天不為人免除這場大禍],誰為荼毒[苦菜與螫蟲]?念爾遘[遭遇]殘[身軀不完整],百身[百死己身]何贖[何處贖回你],嗚呼哀哉!

吾承天澤[天之恩澤],移牧[治理]河關[蒲州]。泉明比[親,指季明兄弟]者,再陷[攻占]常山,攜爾首櫬[頭棺],及茲[此]同還。撫念摧切,震悼[悲傷]心顏。方[將]俟[等待]遠日[未來],卜[選擇]爾幽宅[墳墓],魂而有知,無嗟[感傷]久客[長久離鄉在外]。嗚呼哀哉!尚饗[請享用祭品]!

參註二:

土門:按《通典‧州郡八‧古冀州》:「常山郡東至博陵郡一百二十四里。南至趙郡一百里。西至太原府五百十六里。」「鹿泉,井陘口在此,今謂之土門。」杜甫《垂老別》云「土門壁甚堅」。

資料來源:《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四》《舊唐書》《新唐書》《通典》

─點閱【名作故事】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