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疫情中的神啟與品德

文/李翼雲
民間辟瘟香囊使用藥材(大黃、羌活、細辛、柴胡、蒼朮、吳茱萸)提升免疫力。(龔安妮/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007
【字號】    
   標籤: tags: , ,

蔓延中的疫情方興未艾,人類在力尋出路之餘,其實,還得回歸原點,重新審思自古以來瘟疫的真實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瘟疫的病徵與平常的傷風感冒很相似,如頭痛、發燒、咳嗽、流鼻涕等,然而,從古中醫的觀點來看,兩者有著實質的不同。

明朝名醫吳又可認為,一般的傷風感冒是「感天地之常氣」,是因為四時季節的變化,外感風寒而起,而瘟疫是「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他稱之為「癘氣」。

瘟疫乃天地之邪氣

清朝劉奎《松峰說疫》則說得更淺白:「瘟疫乃天地之邪氣……它的來去很難捉摸,但是也必定是因為某些原因才把它招來的,大抵是因為人做了錯誤失德的事、天時的運行逆亂、冤腐的屍氣纏染,而毒氣變化蒸騰而出,才導致人生病。」

也就是說,瘟疫是世道人心沉淪敗壞,加上天時運行逆亂、人間冤腐的屍氣,合而相混而成的毒氣,也就是「邪氣」。

邪氣入侵,體現在人身上,成為一股火熱之氣,所以,染疫的人都有發燒身熱的症狀,又稱為「熱病」。嚴重的時候,常會有難以理解的病徵產生。

《黃帝內經》及劉奎都記載了當時重病者的病狀,包括:數日不食,譫語不止,目赤如火,神情如醉如痴,有些還會索性脫掉衣服,隨處亂走,狂言詈罵,甚至爬上屋頂高牆之巔,高聲放歌,忽忽若狂的行為,完全與平日判若兩人。

是以,中醫診治時,稱之為「熱邪」。

別樹一格的醫書《松峰說疫》

自古「邪不勝正」,疫病雖然棘手,卻是可以治療的。

清朝劉奎所著的《松峰說疫》中,記載了很多自古流傳至今的治疫方法,並反覆辯證,審慎明驗,還據以演繹了「瘟疫統治八法」。

劉奎,字文甫,號松峰,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劉引嵐在地方為官,本身精於醫理,他南北宦遊,聞知百姓有病苦,莫不盡力拯救。

劉奎年幼病弱,又深受其父影響,漸漸由儒轉醫,更深入民間尋覓藥草良方,讓無力延醫購藥的貧寒人家,都能利用隨手可取得的藥物療病。日積月累,劉奎對於治療瘟疫,有著獨到的心得,著作的《瘟疫論類編》及《松峰說疫》二書,甚至流傳到日本,受到醫家的重視。

劉奎書中所輯錄的瘟疫辨治方法別樹一格,不僅承襲了上古以來的療疫觀念,還穿插了許多神奇的故事。

神人傳授抗疫方藥

有一年,江西泰和縣瘟疫大為流行,有一個醫生幫病人看病,忙到半夜才回家。在歸途中,忽然看到前方一隊導引的隨從,簇擁著一位騎著馬的神人迎面而來,醫生趕快拜伏在地。

神人行至他面前大聲問:「你是什麼人?」那人回答說:「我是個醫生。」神人問:「你今天治病用什麼藥?」醫生回答:「就是依照病情寒熱的程度,用藥治療病人。」

神人說:「不是這樣治療的,要用香蘇散。」

醫生就照著神人的吩咐,將香附、紫蘇、陳皮、甘草等藥材調製成「香蘇散」,一試之下,果然十分神效。

劉奎評註:這是神所傳授的藥方,其中有很深的義蘊啊!

上天有好生之德,冥冥中,眾神也在透過醫生之手,廣傳解救眾生於火熱之妙法。

不為色誘 女鬼怕大蒜

桐鄉有位趙醫生,有次到病人家診治,回家時天已經黑了,而且看起來就快下雨了。半路上,他看見一棟矮屋中還透著燈光,雨勢漸大,於是他就敲門借宿。屋裡有婦人應答說:「我家男人不在,不方便相留。」趙醫生就請求在屋簷下歇宿,婦人應聲同意了。

半夜過後,婦女開門請他入內,趙醫生一直懇辭,不敢踰矩,沒想到這位婦人力氣奇大,一把將他拉進屋內,並要求與他苟合。

趙醫生看到屋裡燈光青暗,且婦人的手十分冰冷,馬上知道自己遇見鬼了,他急著想掙脫逃走,婦人卻用雙手緊緊圈著他的脖子,並將嘴唇湊了上來。

不料,此時她突然口中作嘔,隨即罵道:「你這人吃燒酒配大蒜,實在臭得無法靠近啊!」說完就轉身入內。趙醫生顧不得大雨,趕緊奪門飛奔而去。

十餘天之後,趙醫生又經過矮屋所在之處,仔細一看,居然是一座孤墳。

趙醫生謹守分際,不為色誘,大蒜發揮神效,解救他於一線之間,可謂一奇!

劉奎幽默評述:「足見燒酒大蒜,亦是抗疫不可或缺的良方啊!」

於今,大蒜可以提升免疫力,已是現代養生的普遍知識。

忠臣良相得神夢  「大黃」解疫病

歷史上的忠臣良相,都具有珠潤玉潔的品格,其散發的奕奕光采,不僅獲得神的護佑,還在無意間為自己積德無數。

南宋最後一個宰相陳宜中,畢生力抗入侵的蒙古大軍。南宋滅亡之時,在皇帝逃亡到澳門之際,他猶設法向南方邊陲的越南借兵,企圖反攻元朝大軍。

元軍攻入越南後,陳宜中逃亡暹國,最終,一縷忠魂,寥落異域。其丹心正氣,猶激盪人心,沁人肺腑。

忠貞的陳宜中,在戰亂中輾轉漂移,一日,他夢見神人跟他說:「天災流行,人多死於疫癘,唯有服食大黃才能保住性命。」陳宜中就把這個夢告訴大家,不久果然發生瘟疫,無數的眾生因為聽從陳宜中的話,服食大黃才保住生命。

在中藥材中,「大黃」具有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的作用。

元代良相耶律楚材在早年隨成吉思汗攻下南京靈武時,諸將都爭相強掠玉帛財寶與美女,他卻只默默取了幾本書,兩團大黃。

不久,軍中大疫,只有服用大黃才可痊癒。當初耶律楚材隨手而取的兩團大黃,居然救了好幾萬人的性命!。

《松峰說疫》中,輯錄這些醫者、忠臣良相與治疫藥方的奇妙邂逅,在瘟疫盛行的世亂中,閃耀著慈悲的神啟以及燦燦的品德之光。

救人活命的靈符神咒

十分值得注意的是,劉奎的「瘟疫統治八法」中,其中一個方法是古來治疫驗證有效的靈符神咒。

劉奎認為這些靈書密符是遠古流傳下來的珍貴遺產,並非虛言妄語。早在遠古伏羲氏初創中華文明時,祥獸龍馬即背負「河圖」從黃河浮出;在洛水,一隻神龜亦馱著「洛書」浮現。伏羲得此圖與書,遂據以畫成八卦,周文王依此演繹六十四卦,並寫了卦辭,是為《易‧繫辭》。

河圖與洛書寄寓神的幽微意旨,是中原河洛文化的濫觴。在遠古的道家看來,就是靈符神咒的來源。

劉奎從佛經、《道藏》中,抄錄這些靈符密咒,他認為這些經典中都記錄了修煉飛升的神仙事蹟,這些仙家都能飛升成仙,當然也能替人祛病,這並不是什麼迷信邪說,而且根據他的親身驗證,這些靈符神咒真的可以在方藥罔效之時,救人活命。

劉奎書中引《御瘟經略》說明:天地之神是慈悲無私的,照護萬物,未有分別心,是因為世人自私,既不行善,還添做壞事,因此為了懲處人類,瘟神才布下毒氣,究竟也是人自己招來的災禍。

此外,人染疫之後,都不反省自己做錯了什麼,反而怪神明都不保佑他,所以病就越來越重了。

除了服藥調養,恢復人體內的「正氣」之外,還可以佩戴神符免除災難,加上每日誦讀祕咒,神佛將日夜護衛,瘟毒百神都會畏而敬之。虔心誦唸百遍,百鬼都會頭破腦裂,瞬間逃散。

佩戴靈符,念動真言咒語,一直存在於我們的信仰文化中。至今,人們在遇到小兒發燒不退、哭鬧難解,或其它不祥的運勢時,也都有佩帶符書,持念靈咒的習俗。

長期於民間遊走行醫的劉奎,也必定親眼驗證真言神咒的超常神效,深知藥石有所不足之時,因此,才會在書中將其列為「瘟疫統治八法」之一。

近代有些人斥責劉奎此法為迷信邪說,其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真正超越人所能理解的靈方,經常是流落於閭巷民間的,沒有親眼看到的人,恐怕很難想像。當然,世間小道邪法亦時有所聞,如何明辨珠玉與礫石,就更顯得重要。

《松峰說疫》中,花費了巨大的篇幅,探討身為醫生,如何在醫技、療法、針藥等,深入觀察、分析、研判與治療之外,還兼容並蓄,承襲上古醫家的淵源與軼聞奇事,隱隱也在提醒人們,世間還有更高的力量,主宰著瘟疫的來去,以及人的生死。從更高的層次來看,委實識見高遠,湖海胸襟!

參考資料:

1. 吳又可《瘟疫論》
2. 《松峰說疫》
3. 《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九‧藝術一》
4. 《宋史卷四百十八‧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責任編輯:王愉悅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隱世2000年,在特殊的時代被重新發現,神祕的羊皮古卷,記載的是神的預言?為什麼教廷卻不敢承認它的存在?
  • 至今無解的神奇傳承,目不識丁卻能唱頌數百萬文字的英雄史詩。西藏說唱藝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神力相助?
  • 江浙一帶有一個人叫鄭夷甫。他少年有為,令人羡慕。嘉祐年間,在高郵做官。后來遇到了一個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時間,沒有不準的。鄭夷甫叫他一算,原來自己只能活35歲。他一下子就開始感傷起來。有人勸他學一學《老子》或是《庄子》來給自己寬寬心。后來听說有一個和尚,坐在那里和別人談笑中而圓寂。鄭夷甫听了感嘆說:「我不能長命百歲,那也要象這個和尚一樣,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到了那個日子前十天,他四處走親訪友道別。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來到屋外的一個亭子里,親自叫人打掃燒香。就在揮手指畫之中,突然就死了。
  • 中國的學術界對于夢溪筆談評价極高。或是「知名度最高,影響最大,傳播最廣」,或是「我國古代科學的傑作,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寶貴遺產」。然而,對照學者的評論与夢溪筆談原文,我們不難發現,學者們一律對夢溪筆談中記載的神祕現象避而不談。其中原委,這里先不論。我們將整理出夢溪筆談中記載的一些神祕現象,和一些現代科學置之不理的科學方法。
  • 《夢溪筆談》中詳細記載了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工藝過程。活字印刷的出現比西方約早400年。以下是書中所述的活字印刷工藝過程。
  • 當今有一個叫巴格思特的美國科學家發現牛舌蘭花象人一樣有感情。一千多年前,沈括在《夢溪筆談》裡講述了一個虞美人草聞樂起舞的動人故事。
  • 阿膠
    編者的話:現在的人都認為現代科學很發達,是古人難以想像的。但從宋朝沈括所著《夢溪筆談》中記載的宋朝以前在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生物學、醫藥學、考古、語言、史學、文學、音樂、繪畫以及財政、經濟等等的發現和成就來看,事實並非如此。通過介紹《夢溪筆談》,我們與讀者分享中國古代科學的成就。
  • 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其巨著《夢溪筆談》第二十一卷《異事異疾附》中描述了一件奇事,其中所述的湖上明珠不由得不讓人想起今天被廣泛關注的飛碟。
  • 《帝鑑圖說》插圖《望陵毀觀》,描繪唐太宗體從魏徵勸諫,拆毀了台觀。(公有領域)
    唐太宗嘗言:「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如果有這樣的一個暴政,不僅「防民之口」,官員們還肉麻的為暴政歌「功」頌「德」,這樣的政權又能維持多久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