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6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袁世鋼台灣台北報導)台灣因精神疾患就診人數從2019年的131萬餘人增加至2021年的145萬餘人,雖然衛福部於2019年底開放醫療機構可執行「通訊心理諮商」,但監察委員紀惠容、林郁容調查,事先申請審核等諸多限制、相關法規不完善,造成通過的申請案直到2021年6月僅有14件,因此要求衛福部檢討。
調查告指出,近2年心理諮商面談服務受疫情嚴重影響,使許多創傷處理、情緒問題與療癒之路更加崎嶇不平。台灣民眾因精神疾患就診人數從2019年疫情前的一百三十一萬餘人,逐年增加至2021年的一百四十五萬餘人;據2020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因精神、行為和神經發展疾患之門、住診(含急診)就醫人數多達二百八十八萬餘人,約占人口數13%。
衛福部雖於2019年底頒布「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核准作業參考原則」,欲開放醫療機構、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申請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但監委們調查發現,該規定採事先申請核准制,要求心理師應與特定醫療機構簽訂相關契約,且限制諮商對象須年滿18歲,也排除精神官能症、精神病或腦部功能不全患者。
上促諸多限制,不只嚴重影響心理師專業判斷與民眾權益,也使全台心理諮商所、心理治療所在申請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時遭遇阻礙,直至2021年6月僅通過14件申請案;且《心理師法》並未明文通訊心理諮商的相關規定,易生適法性疑義。監委們建議,衛福部應借鏡國際趨勢及各國心理師執業相關制度,研議教育訓練、專業倫理規範等配套措施。
調查報告也提到,疫情改變人類原有生活模式,面對大量不確定因素,產生的心理壓力易使身心失衡、心理健康失調。臨床及諮商心理師人力規劃,應能在各場域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因此「通訊心理諮商」是未來發展趨勢,衛福部應重新檢視及規劃國內心理健康服務量能,積極評估協助發展通訊心理諮商方式,以促進國人心理健康。◇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