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天災人禍

【中國觀察】張文宏研究報告阻極端清零?

圖為2022年5月30日,上海浦東區,居民在關閉的商店前排隊接受核酸檢測。(LIU JIN/AFP)

【大紀元2022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易如報導)習近平當局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但上海傳染病專家張文宏領銜的最新研究揭示,非高危組新冠病毒Omicron(奧密克戎)患者重症率為零,有關報告近日在中共《疾控中心週報》發表。

這份報告本身的意義、出爐的內幕以及對中共防疫乃至政治、經濟、民生的影響如何?美國前陸軍研究院病毒研究員林曉旭博士和旅美經濟學者鄭旭光為大紀元做出解讀。

聽新聞:

powered by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中共疾控中心英文刊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CHINA CDC WEEKLY)18日發表了上述研究報告,該項研究由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和副院長馬昕領銜的團隊,以上海疫情中3萬餘名Omicron變異株感染者為樣本,得出研究結果。

研究顯示,今年3月22日至5月3日上海疫情爆發期間,在33,816名早期非重症Omicron感染者中,有22人進展為重症,總體重症率為0.065%,高危組重症率為0.238%,非高危組重症率為零。高危組定義為:年齡大於60歲,或各種長期病患者,或免疫功能缺陷。(備註,6月22日查看發現,報告英文原文鏈接已遭刪除:)

(英文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截圖)

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最早於2019年底從中國武漢爆發後快速在全球傳播,並且不斷變種,目前流行的變種病毒主要為Omicron變異株。醫學界普遍認為,Omicron病毒雖然容易傳播,但整體而言症狀較輕,導致住院重症或死亡的病例明顯少於之前各種變異株。因此除中國外,世界各國陸續選擇「與病毒共存」的策略。而張文宏是中國醫界曾提議「與病毒共存」者。

「這份研究報告來得太晚了」

美國前陸軍研究院病毒研究員林曉旭博士6月21日對大紀元表示,張文宏團隊的報告顯示,最主要的風險因素還是年齡,大於60歲的。還有基礎病,比如說是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肝病等等,有可能發展成為新冠肺炎。大多數人如果事先沒有症狀、年齡也比較輕的,是不會發展成為重症的。

林曉旭說,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在發展成為重症方面,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包括接種兩劑的國產疫苗和打了三劑國產疫苗的,從報告的數據來看,病毒的擴散時間都是差不多6天,沒有特別大的區別。「就說你打不打疫苗,跟你是否有比較長的病毒複製時間、病毒擴散的時間,以及發展成為重症的機率,並沒有特別大的區別。」

林曉旭認為,33,000多人,總共只有22個人發展成為重症,說明完全依賴所謂的核酸檢測的結果,把大量的人群轉移隔離等等,只會嚴重增加了醫療系統的負擔,破壞人們的正常生活,對整個社會的經濟帶來沒有必要的重創。

他認為研究報告相當於是整個上海主要的醫學界人士,對Omicron感染的情況做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分析,明確地否定了當局的極端清零政策,但來得太晚。

「這份研究報告實際上來得太晚了。也反映在過去幾個月裡面,這些醫學專家並沒有正常的其它渠道來反映不同的想法,要等到這個報告出來,才有一個稍微系統地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林曉旭說,從報告上所引用的文獻來看,整個團隊實際上知道當時(就是在3月份之前)國際上已經了解了Omicron是不容易發展成為肺炎的,肺部的感染變成重症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報告引用的文章也很明確。

「相信在3月初這份報告沒做之前,整個團隊就已經知道Omicron的基本特點了。報告只是重新證實了國際上對於Omicron變種的共識,但遲到幾個月。在幾個月裡面,中國上海的老百姓無端地承受了沒有必要的災難。」林曉旭說。

2022年5月25日,上海靜安區封鎖期間,一名婦女往外看。(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報告為上海封城次生災害逝者「討個公道」

旅美經濟學者鄭旭光6月21日對大紀元表示,這個研究報告結論就是封城無必要,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額外死亡,如果不封城,很多人不至於死。

「譬如說上海每天有七千台手術,我不知道這個(封城)期間每天能做多少台,很多急症、危重症患者可能就失去了治療的機會,他們的生命也就失去了。

「實際上,這個文章應該是張文宏他們為上海人討個公道吧,但是,很多人已經去世了,這是比較悲哀的一件事。」

鄭旭光批評中共當局基本上是科盲,最主要是政治挂帥,他們不會聽專家意見,他們只會讓專家幫他們來論證自己想要的。這是所有專家的尷尬處境。但張文宏還不一樣。

「張文宏醫生盡了他最大努力。儘管他也說動態清零是有必要的,但是實際上他所堅持的是所謂的智慧防疫、科學防疫。現在這個動態清零實際上是反科學的。中國CDC(疾控中心)的吳尊友、梁萬年也難以自圓其說,因為最高當局有他自己的理解,這兩位專家是昧良心在說話。但張文宏醫生一直很頑強地堅持他的科學立場。」

分析:報告刊出折射防疫路線衝突 高層權爭令官員無所適從

林曉旭說,這個研究報告能夠在中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週報上發表,說明中共疾控中心的一些專家實際上也認可他們所做的研究,也認為清零政策有很多不合理。疾控中心裡面審批文章的人,也無法把這樣的文章壓下去。

他說復旦還有一些其他的專家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文章,但談的是中共現行防疫政策有什麼樣的優勢等等,跟這一次上海醫療專家根據現實世界的數據所得到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份報告更有說服力。另外那些文章更像是為政府的極端清零背書。

鄭旭光分析清零防疫背後有中共權力鬥爭因素。他表示,習近平雖然反覆強調動態清零,但之前他已經發現過度防疫的問題。

公開報導顯示,在今年3月一次政治局常委會上,習曾說,「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4月29日政治局會議則提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

鄭旭光說,在上海Omicron疫情起來之後,5月5日,習近平又重提動態清零不能動搖,不能質疑、不能反對、不能歪曲,還要跟這種言行做鬥爭,把它上綱上線到了一種政治鬥爭地步。但在上海封城之後,到5月25日,李克強為救經濟開10萬人大會,有一個非常大的扭轉。

鄭旭光說,從那次大會之後,對動態清零已經開始適當進行調整了。「你看最近這幾天北京地鉄全線運行,包括數據,前天(20日)上海是2例(1例本土確診、1例無症狀),18日北京是1例(本土無症狀),我不相信這個數字是真實的。那就是發揮的基層的能動性,瞞報數據,或者說不檢測,把這個數據壓下來,這樣就不會搞過度防疫了。實際上就是主動放棄了動態清零政策,有這個作用。」

鄭旭光認為,因為中央兩個聲音,一個是政治局的聲音,一個是習核心的聲音,它是矛盾的。官員無所適從。而且習近平在四川還喊動態清零不能動搖。圍繞動態清零已經變成路線鬥爭,就是政治局多數和全黨的核心意見不一致。但現在事情實際上是在向著政治局多數意見方向走,因為李克強實際上已經重新再抓經濟。

「過去,他(李克強)的權一大半都被習近平奪了。現在他等於回到履行總理職責。實際上李克強還有一個職務,就是中共中央防疫小組的組長。如果從具體事務上來講,不管是經濟還是防疫,都是李克強可以說了算,所以習近平比較尷尬。」

他認為實際上中共中央的政策正在調整,儘管信號還比較混亂。

他舉例說,因為李克強掌握國務院系統,他不允許用醫保來支付全員核酸檢測的費用。而且最近公布了一個省以下行政財政安排,實際上把2020年中旬防疫高峰期一個政策停止了。

鄭旭光解釋說,原來中央財政支持地方「三保」,就是保基本民生、工資、運轉費,運轉費就是政府的運行費用。政府工作人員的工資、事業單位的工資以及基本的民生是中央給兜底的。現在國務院發了一個新的文告,就是縣一級的三保以縣為主,省政府兜底,中央不兜底了,這實際上就是從政策上已經走出了疫情時期。

另外一點就是,地方債由省級單位負責。「如果說地方不抓經濟,那你這個債務你省裡自負,中央不會替你填窟窿。所以國務院用了各種辦法,實際上把這個片面的、一刀切的這種過度防疫漏洞就給它堵了。」

鄭旭光表示,這就造成地方官員一方面不聽習近平的,可能會丟烏紗帽;另外一方面,不聽李克強的,也可能會丟烏紗帽。「因為經濟不好,不僅縣級單位鬧饑荒,還會給你鬧社會不穩定。」

張文宏報告能阻極端清零?

鄭旭光認為,目前大勢應該是比較清晰的。基本上最後習近平實際上是向政治局多數妥協了,動態清零雖然還在提,但是,他也不再去否定李克強。

「現在各種聲音也都是宣傳4月29日政治局的那個意見,就是要兼顧防疫、發展經濟,這是主流的意見。當然前邊會加一句,在做好防疫的情況下。但是怎麼做好呢?地方政府最後就用假造數據的辦法。」

鄭旭光認為,總的來說,張文宏這個報告,客觀上達到了取消動態清零防疫過度的政策的效果。當然還有一些地方會動不動就神經緊張,又封控,但是重點城市全城封的局面,不大可能會出現了。

林曉旭則認為,張文宏的報告對於反對極端清零的衛健委官員,或者是政界的高官,有了一個挑戰極端清零政策的依據。但是,能不能改變現有的政策也不能樂觀。

「因為目前的防疫已經很明確的是一種政治運動,不是真正的防疫了。這份研究報告也來得比較晚,另外一般老百姓不見得真的了解這份研究報告有多大的分量,關鍵是中央的政策是怎麼定的。政治人物會按照政治運動的方式來進行所謂的防疫,這在中國社會已經成為一種無奈的現實了,要改變清零政策恐怕是相當難的。」林曉旭說。◇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