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警官任院長 香港公務員學院恐淪黨校
【大紀元2022年06月02日訊】(香港大紀元記者理爾採訪報導)港府近日再提拔武官出任職位駕馭公務員。上月退休的警務處前副處長郭蔭庶將出任公務員學院的首任院長,於7月5日履新。政府和政界都推崇郭在警隊的管理經驗,亦有學者分析,該安排意味政府希望透過警察管理講求的忠誠和服從,影響公務員體系本身追求的政治中立、專業、績效的價值觀。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香港政府6月1日宣布,經公開及內部招聘後,委任郭為公務員學院院長。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讚揚郭任職警隊31年,曾於不同管理崗位工作,包括擔任警察學院基礎訓練中心主管。聶提到,郭「有志透過提升培訓,使公務員隊伍更好地擔當政府骨幹的角色,確保『一國兩制』方針全面準確落實」。公務員學院院長月薪為27.3萬元。去年6月政府就開設公務員學院院長一職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前後,已有風聲傳出郭蔭庶將出任此職。
設立公務員學院由特首林鄭月娥在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去年12月成立。政府表示,學院加強公務員隊伍對國家《憲法》、香港特區《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的了解,及對國家事務的認識,「是公務員培訓的重中之重」。學院除了在香港舉辦課程,亦會安排大陸和海外的培訓,特別是策劃和加強為公務員在內地舉辦的培訓課程、專題考察及交流活動。
資深銀行家吳明德早前在大紀元《珍言真語》節目亦表示,觀察到李家超選特首時的主席團及顧問團「獨欠AO(政務官),一個AO黨都沒有」,分析未來25年,中共要真正換入它的人全面管治香港,就一定要將原來行政領導裡面的重要執行班子——300多個「AO黨」換下來,預計候任特首李家超5年任期內,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置換政務官成「港漂」。「他們因為有中央的支持,去推行政策的時候不用看你香港人的臉色,他就很容易很暢順的。」
警隊管理與公務員管理 兩者有衝突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前助理教授黃偉國指,該安排意味特區政府希望透過警察或保安體系,去影響公務員體系。長遠而言,由警察出身的人擔當政府、問責團隊的職務,會弱化傳統公務員及政務官的勢力、影響力。
建制派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向《香港01》表示,委任安排合適,形容郭曾統領幾萬警察,管理經驗豐富,亦很了解公務員的短處,認為公務員學院院長負責安排課程、管理行政工作,不擔心外界認為的「武官主導」。新思維狄志遠則認為,公務員學院院長不屬敏感職位,訓練是專業活動而非政治活動。
黃偉國認為二人的講法錯誤。他說,警隊的管理與公務員的管理完全不同,警隊講求的是忠誠、服從上司命令;公務員管理最重要的是政治中立、專業、績效,兩者根本上有衝突。他指葉劉淑儀錯誤地引用警隊管理,「除了她本身的無知,唯一一個原因只不過是她因為保安局長出身,偏袒紀律部隊。」
黃偉國又認為,公務員學院是政治訓練場所,「如果一個國家是專制獨裁,公務員學院就是『黨校』」,是幹部訓練的政治活動,訓練「政治正確」的一群人去執行政府的命令。
根據現時中共國家公務員局的培訓規定,公務員培訓要「貫徹黨的組織路線」,堅持「黨管幹部」,而擔任縣處級以上職務的公務員每5年要參加黨校培訓。
郭蔭庶戰狼言論 批英國「竊賊」 美國「有侵略DNA」
57歲的郭蔭庶任職警隊31年,1990年由督察做起,2007年升為高級警司,2011年升為總警司,2014年升為警務處助理處長,2017年升為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2019年升為警務處副處長,至今年4月退休。
郭蔭庶去年接受美國彭博社專訪,談及國安法等議題,提到香港面對緊逼的國家安全威脅,包括美國制裁中港官員。「地球上有些國家,他們擁有侵略DNA正咄咄逼人,我說的是美國」,稱美國的目的是打壓中國發展,是「公開的祕密」。
郭亦批評英國為「竊賊」,指英國對香港「指手畫腳」,猶如一個竊賊偷走一件傳家之寶,多年後歸還,當擁有傳家之寶的人決定加強保安,竊賊卻感到不滿。
《亞洲週刊》當時有報導指,郭蔭庶以上言論引來建制派內部「予以極高評價」,甚至認為他能問鼎特首;不過,同時報導傳言他是下屆警務處長的大熱,但最後該職由警務處另一名副處長蕭澤頤接任,郭則於今年4月退休。
黃偉國指,香港已經是「政治正確」的環境,「言論越左越偏激越極端,可能更加受到李家超、中聯辦、港澳辦賞識,可以升官進爵。」他分析,當政府由一群言論、思想、行動都極端的人士出任,很容易會出現政策錯誤,導致災難性或不能預期的結果。
香港公務員體系崩潰已開始
黃偉國進一步指,殖民地時代公務員體系的崩潰,是由特首林鄭月娥時代開始的,因為「她放棄公務員團隊的政治中立、專業、績效作為管治的核心價值,改以政治忠誠、以北京政府意旨為主的做法」。他表示,香港公務員體系在政務官出走、離職人數大增之餘,不會再有人因為以「專業為主」的核心價值成功進入公務員或政務官體系,預期「最極致的結果」是公務員系統崩潰時,官員由純粹用暴力、威嚇、不懂溝通、製造矛盾與衝突的人出任,將政治不穩的局面,慢慢透過經濟、民生問題及社會衝突浮現。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