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6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國民平均壽命的延長,我國失智症的盛行率不斷增加。根據統計,國人失智症人口比例將從全國人口的1%逐年上升至5%左右。接下來的二十年內,全國的失智人口將增加一倍以上。不斷增加的失智人口將嚴重衝擊我國的生產力及長照體系。因此,增進自我健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延緩失能成為當前失智症照護的當務之急。
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季康楊醫師表示,傳統的觀念都認為失智症就是所謂的老年痴呆,也就是記憶力的衰退。但其實失智症是廣泛的大腦結構變化。診斷失智症的核心條件是漸進性,且不可逆的認知功能退化,並影響日常生活。不同型態的失智症其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並非所有的失智症都會以記憶力衰退來表現。例如,路易式體失智症常常合併類似巴金森氏症的動作障礙,額顳葉型失智症則常伴隨有個性改變,行為異常,怪異舉動等等類似精神疾病的症狀。
失智症也常容易跟其他的疾病混淆,例如憂鬱症常伴隨認知功能的退化,對人事物失去興趣容易被誤解為生活自理能力的退化。也常伴隨其他內科疾病發生的瞻妄症容易被誤診為失智症,但其疾病的進程往往較為快速,經過妥善的治療後也多能恢復原有的功能。失智症也不是老年專屬的疾病,因為基因或環境的因素,四五十歲的青壯年人口罹患失智症也在所多見。因此,失智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除了神經退化性疾病造成的失智症以外,也有少部分的失智症是由其他疾病所引發的。例如長期的甲狀腺低下或甲狀腺炎,缺乏特定維生素,腦血管疾病所導致的反覆缺氧性腦病變等等。這些疾病如果能早期接受正確的診斷並加以治療,其認知功能是有機會恢復的。當出現警訊症狀時,例如記憶力減退,對時間地點迷失,語言或書寫能力產生障礙,判斷力變差,空間錯認,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社交退縮,個性或行為異常等等即應儘早求醫,獲得正確的診斷對未來的治療相當重要。
失智症的病程可以長達數年甚至十年以上,患者在這段期間認知功能會漸進退化,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也因此造成家庭沉重的負擔。政府對此也提供多種社會福利資源,以社會的力量協助照護失智症患者,減輕家庭的負擔。雖然多數神經退化所引發的失智症目前仍無有效的療法可以治癒或逆轉失智症的病程。但目前針對不同種類的失智症仍有口服藥物可供治療,且大部分的藥物均有健保給付,也經由實證研究證明可有效減緩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北榮桃園分院院長盧星華提醒,當懷疑自己或家人罹患失智症,不必慌張,應儘速至醫療院所,由專業的醫師評估檢查,對症下藥。◇
責任編輯: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