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6月16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Mark Tapscott報導/高杉編譯)美國眾議院一位共和黨議員表示,中共官員利用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的紅色通緝令,在北京策劃的國際行動中,動員其它國家的執法資源,騷擾、恐嚇、壓制、抓捕和拘留居住在海外的、批評共產主義獨裁政權的人士。
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眾議員布萊恩·馬斯特(Brian Mast)在週三(6月15日)的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共問題委員會(CECC)的上表示:「我的理解是,有一些紅色通緝令是通過國際刑警組織發布的,上面說『我們需要引渡這個人』,或者『我們需要拘留或逮捕這個人』,因為我們有針對他的犯罪指控。」
馬斯特說:「這是我們在使用的東西,中國(中共)也在使用它,其它國家也在使用。但中國(中共)正在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政治鎮壓。它把人們引渡回中國,同樣是為了對他們進行政治鎮壓,而不一定是因為他們真的犯下了除言論自由以外的被指控的任何罪行。」
馬斯特指的是國際刑警組織發布的通知。國際刑警組織是由195個國家加入,用來分享刑事案件中被追捕個人的信息的國際執法合作組織。
儘管國際刑警組織強調,紅色通緝令不是國際逮捕令,但這種紅色通緝令確實提供了廣泛的信息,可用於追蹤可被拘留和引渡回請求國的嫌疑人。
美國負責民事安全、民主和人權事務的副國務卿烏茲拉·澤雅(Uzra Zeya)在答覆馬斯特議員時表示:「我們絕對贊同你的擔憂,即國際刑警組織系統可能被濫用,針對持不同政見者、人權捍衛者、活動家、記者和其他人實施鎮壓行動。
澤雅說,司法部(DOJ)是與國際刑警組織打交道的美國方面的主導機構,而國務院在與司法部「密切合作」。她還補充說,國際刑警組織在2016年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其目的是審查發布「紅色通緝令」的請求,以確保它們沒有被用於委員會成員和證人所說的——中共實施的「跨國鎮壓」。
跨國鎮壓是指北京向其它國家派遣特工,以鎮壓生活在這些國家的、反對中國共產黨的、異議人士的活動。
該委員會聯合主席、馬薩諸塞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吉姆·麥戈文(Jim McGovern)表示,中共是跨國鎮壓的主要策動者,但其它國家也有這種行為,包括俄羅斯、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俄勒岡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傑夫·默克利(Jeff Merkley)是該委員會的另一位聯合主席。
麥戈文引用了「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最近公布的一份關於跨國鎮壓的報告。該報告指出,自2014年以來,全球有36個國家參與了700多起經證實的跨國鎮壓案件,其中包括2021年的85起。該報告特別指出,中共的跨國鎮壓活動是世界上「最複雜、最具全球性和最全面的。」
麥戈文在聽證會上說:「中國(中共)政府試圖轉移對其人權記錄的批評,聲稱它有主權權利,在自己的邊界內做它想做的事。然而,當中共官員在跨越我們的邊界威脅美國人的人權時,卻毫不猶豫地把主權原則放在了一邊。」
新澤西州共和黨眾議員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對有人在向聯邦當局報告涉嫌跨國鎮壓行為時,缺乏保密性表示關切。
史密斯說:「中國共產黨維持對持不同政見者和人民扼殺的方式之一,就是留下人質——他們的家庭成員,然後可以不受懲罰地對他們進行報復。」
這位新澤西州的共和黨人建議,應該為在美國的跨國鎮壓的受害者設立一條保密熱線,以便他們可以報告他們的經歷,而不必擔心危及其在中國的家人。
澤雅在聽證會的開幕詞中強調:「中國(中共)的全球鎮壓的範圍和頻率日益令人震驚。歷史數據也證明,這種現象不是最近才有的。非政府組織(NGO)在過去幾年中記錄了數千起案例,中國(中共)從全球120多個國家迫使中國人非自願被遣返回國。」
澤雅還補充說:「中國(中共)實施此類策劃的範圍和複雜性令人深感關切。這包括:對個人的人身威脅、騷擾和監視;以拘留、監禁或喪失經濟機會來威脅該個人留在中國的家庭成員;包括網絡騷擾、監視和其他惡意網絡活動在內的數字威脅,以及使用虛假信息實施網絡誹謗運動;濫用和企圖濫用其他國家的移民執法機制,以及國際執法系統,包括國際刑警組織;以及對其他國家直接施加雙邊壓力,要求將個人遣返中國。中國(中共)特工對所有國籍的個人,包括居住在美國的美國公民,也都使用了這些手段。」
作為澤雅所說的喬·拜登總統的「整個政府」打擊跨國鎮壓方法的一部分,國務院正在「積極主動地接觸那些受中國(中共)跨國鎮壓影響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一些最重要的目標群體,如維吾爾族、藏族、法輪功練習者、香港人和人權捍衛者、民間團體代表、理念一致和受影響的政府,以及企業和投資者群體。」
美國國土安全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助理部長塞麗娜·霍伊(Serena Hoy)也在委員會的聽證會上作證。她證實,中共正利用國際刑警組織的紅色通緝令,尋找至少100名居住在其他國家的個人,中共政府聲稱這些人構成了威脅。
霍伊在聽證會上表示:「與其它國家一樣,中國(中共)也在使用國際刑警組織的通知,以此暗示國際社會對其行動的認可,儘管國際刑警組織的通知不受司法審查和監管,其目的也不是為了表達對任何此類政治或其他目的認可。」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