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個區週末做核酸 市民恐慌再掀搶購潮
【大紀元2022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駱亞採訪報導)上海解封後,疫情一直沒有「清零」,且不斷反彈。一家美容院出現染疫者,涉及多區數百名顧客。官方宣布,本週末七個區實施核酸檢測「應檢盡檢」。此消息再度引起市民恐慌,掀起新一波的搶購潮。
6月10日上午,官方通報,9日0—24時,上海新增本土確診病例6例和無症狀感染者5例。確診病例分別居住於松江區、閔行區和寶山區;無症狀感染者分別居住於黃浦區、徐匯區和長寧區。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在6月9日傍晚,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在疫情發布會上稱,當日,上海市新增社會面5例本土確診病例、1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新增的6例陽性感染者中有3人是同一美容院的人員。
截至9日16時,累計篩查相關人員242398人,其中38907人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其餘正在採樣檢測中。
由於中共慣於掩蓋疫情真相,外界普遍認為官方公布的數據不實。
涉疫情的美容院為上海市徐匯區紅玫瑰美容院。該區副區長王宏偉稱,紅玫瑰美容院6月1日起恢復營業。該美容院共有員工16名。截至目前,已排查到顧客481名,並將追究相應責任。
趙丹丹稱,6月1日以來,社會面連續多點出現散發陽性感染者,尤其是一些中心城區的老舊小區和服務場所。
趙丹丹稱,除了對封控區、管控區、中高風險地區以及其它涉疫管控區域的人員進行核酸篩查之外,自6月1日以來有社會面陽性感染者報告的區,會在原有常態化核酸檢測要求的基礎上開展核酸篩查,在採樣時段實行封閉管理,採樣結束後解除封閉。
「浦東新區、黃浦區、靜安區、徐匯區、虹口區、寶山區、閔行區等區會在週末實施『應檢盡檢』,包括居村、樓宇、園區、街面、場所等,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上海市民看到官方通報後,又開始到超市搶購日用品和食物。從網傳的視頻中可見,上海很多超市人潮擁擠,特別是蔬菜和肉類區,出現了瘋搶的場面。
也有上海市民反映,上海其實是全城全員核酸檢測。6月11日(週六)五個區全員核酸檢測,12日(週日)其餘的區全員核酸檢測。全員核酸檢測的日子是靜默期,官方不敢要求全上海同步,否則就是上海再次實際意義上的封城。一旦出現多例陽性,很可能再封區,所以官方發出通知後市民就開始搶購物資了。
上海浦東的李先生10日對大紀元記者表示,星期六、星期天兩天,實際上是上海全部進行核酸檢測。週六做核酸的通知已經下來了,五個區全員要做核酸。
他說:「週六五個區做,包括閔行、寶山、浦東新區,還有其它兩區,人員全部不准流動,全部在家裡,在小區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如果查出有陽性的人,如果人數達到一定數量,可能會封樓或封小區的,再進一步就是逐步封一些小區。現在政策還不明確。」
「週日,上海其餘的區全員核酸。分兩天做。官方不打算讓全市停擺,正好趁著星期六、星期天雙休日來做。」
對於從6月1日解封以來上海不斷出現新增確診病例,李先生表示,上海有一家高檔美容店,去的人很多。裡面的營業員有陽性的,幾乎是每個區都有人曾去過這家店。等於上海再次出現各個區都有陽性病例了。
他說,正因為這個情況,官方要求全市做核酸。「它輻射面比較大,政府受不了,所以一定要搶在週末的兩天再來一次普篩,上海所有的人都核酸。」
「老百姓心裡很清楚,要準備一點物資,萬一查出有陽性的,市民要被關14天。所以趕快去採購東西備在家裡。」
他說,從9日開始,超市包括一些小店裡採購的人很多。市民油、鹽、菜都要備一點、儲藏一點,怕「突然間,就是星期六檢測下來有陽性的」。大家心裡都沒底。
「老百姓擔心有可能再次封城。我覺得可能會再封,但官方不敢再採取之前兩個月封城的做法——幾乎全市全面停擺。他可能把疫情厲害的地方封掉,其它地方不封,給人造成一種沒封城的感覺,但實際上市民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
上海浦西的王女士向大紀元介紹說,上海一些堅決不做核酸檢測的人,有的人從6月1日發現,手機不再顯示黃碼了,其他人聽說後查自己的手機,發現出現同樣的情況(不再顯示黃碼)。但是具體理由他們並不清楚。
王女士披露,最近幾天微信管控得特別嚴,很多的群和帳號突然莫名其妙被封了。只要轉了一些視頻,帳號就危險了。「我朋友還被警方多次上門騷擾,甚至做筆錄,就是因為她轉發的帖子、視頻,警方說不可信。」
王女士還介紹說,上海6月1日解封後,儘管能出小區,但她所在的小區包括附近馬路上很多欄柵並沒有拆,仍然保留著,感覺可以隨時再封。
上海官方9日還宣布,上海新增4處中風險地區,涉及寶山、閔行、徐匯——將寶山區張廟街道泗塘一村四號地塊、閔行區莘莊鎮報春路388弄新梅花苑小區、閔行區浦江鎮召樓路2056弄博雅苑小區、徐匯區湖南路街道淮海中路1352號-1372號列為中風險地區。
上海經過2個月封城,6月1日解封。市民經歷物資緊張、買不到菜甚至需要以物易物的2個月不正常的生活,不安情緒並未隨解封而消失。
解封當日,上海不少超市出現大量採購物資的人潮,不少消費者傾向於採購較多物資,「不怕太多,只怕不夠」成了一些民眾囤積物資的準則。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