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生活

台灣零碳電力前景 廖俊智談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

【大紀元2022年0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面對氣候變遷,淨零碳排已成全球趨勢。中研院長廖俊智27日指出,2050年全世界特別是台灣電力需求會大幅增加,90%以上能源來自電力,所以零碳電力是重點,零碳電力除大家耳熟能詳的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外,具有潛力的選項包括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

廖俊智出席「2022風傳媒趨勢論壇 零碳新經濟」線上論壇說,台灣零碳電力的前景有三面向,自產部分,包括風力發電、太陽光電,以及地熱、海洋能、新興生質能;進口加工部分,去碳燃氫,先進口天然氣再加工變成零碳電力的原料氫;直接輸入能源,從能源充裕的國家如澳洲進口綠氫。

去碳燃氫以天然氣裂解技術把天然氣分解成氫與固態碳。廖俊智說,氫可用於燃氣發電,假如以80%裂解效率推估,1度綠電可產生3.6度的零碳電力,這零碳電力雖還沒被規範,但排碳量夠低,有機會被列入國際認證的綠電,且可創造綠電複利效應,讓綠電倍數增長。去碳燃氫技術又能與燃氣電廠相容,目前可採10%混氫燃燒,而超過10%的混氫燃燒技術,短期內應可研發出來。

廖俊智表示,去碳燃氫技術產生的固態碳稱之為碳黑,可用於儲存、填海造陸、工業材料、備用燃料,哪天天然氣進口出了問題,可把固態碳當煤一樣燒應急,仍然有能源可使用。

關於去碳燃氫的經濟價值,廖俊智指出,1公噸天然氣燃燒發電9300度、排碳2.75噸,如用去碳燃氫發電,假設達到100%效能,每噸甲烷發電6000度、產碳750公斤,以每度電2.5元計算,天然氣電價可賣到2.3萬元(扣掉碳費),去碳燃氫電價1.5萬元,加上炭黑每公斤可賣30元,總值是3.7萬元。

至於去碳燃氫需克服的問題,廖俊智表示,必須增加裂解效率、成本下降,並且設計技術與現有設備能夠相容;開發碳的各種應用性,高階材料或更廣泛的應用,也要開發碳儲存,最後爭取國際認證成為被接受的綠電。

業界關切,天然氣裂解去碳燃氫,產業有沒有合作機會?哪種產業比較適合?如果可以運用,如何擴大效益?廖俊智說,去碳燃氫產出零碳電力,任何排碳大戶、企業公司都是可合作對象;如果不是排碳很多,但對將來零碳能源投資有興趣,也是很好的合作對象。去碳燃氫產生很多固態碳,可當工業材料與建材,假如企業公司對材料,特別對碳材有興趣,也是很好的合作模式。

地熱可當基載電力 黑潮發電潛力比日菲高1.5至2.5倍

地熱是自產能源可當基載。廖俊智指出,使用土地面積非常小,有很強的抗天災能力。台灣位處火環帶之一,蘊藏非常豐富的地熱能,卻是少數地熱開發非常少的地方,有如身處寶山沒有好好開發。現在主要開發淺層地熱,據估計最多有約1GW電力。深層地熱需挖到3公里以下,初估可到30多個GW電力,預期至少可開發10GW,但需要更精確量測技術,以便精準找到地熱資源,有些技術國外有,有些可在國內開發,預期在不久的將來可開發成功。

海洋能指黑潮發電。廖俊智表示,台灣東海岸台東與綠島之間,是地球上黑潮最穩定、最強勁海域,比日本、菲律賓黑潮更強、更穩定,發電潛力是日本、菲律賓1.5至2.5倍。但洋流不容易開發,且必須建構能夠耐極端氣候、大風大浪等發電設備。

廖俊智提到,海洋能將來研發重點包括,觀測記錄、解析洋流模式,套入數值化計算,才能預測將來在什麼地方布建洋流發電系統,也要開發發電系統與海事工程,希望在台灣東海岸能夠有穩定洋流發電基礎。

責任編輯:林勤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