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拜登政府針對中共戰略應更明智
【大紀元2022年05月27日訊】5月26日,國務卿布林肯發表了被推遲了21天的演講,概述美國政府對華政策。這場被稱為迄今為止美國政府對中共這個崛起的亞洲政權政策的最全面聲明,原本要為拜登的首次亞洲行(5月20 – 24日)鋪路,現卻成了總結。
亞洲行裡,拜登首訪韓、日,重申美國是印太國家,啟動書寫21世紀經濟新規則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主導抗衡中共擴張戰略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而且還明確在中共入侵台灣時將軍事介入。
這次,中共沒有大規模的打口水戰(僅稱「警惕美國在亞洲兜售『對抗』禍水」),但採取了一個實質性的威脅動作,即在QUAD峰會期間(24日)中俄戰略核轟炸機飛越日本海。這不僅是俄烏戰爭以來中俄首次聯合軍演,更是首次發生在美國總統出訪期間針對美國總統出訪之地,鮮明地釋放了其對美國的仇視信號。
不過,布林肯似乎並沒有重視這個最新的仇視信號。四十餘分鐘的演講裡,按部就班的,仍用熟悉的語言來界定中共的「挑戰」——改變現狀、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雖然中共的崛起利用了這個秩序)。布林肯說,中共的目標是使「世界更依賴於它,而它不依賴世界」。
本文要說的是,「挑戰」這個詞根本不能反映中共對美國的實質性、致命性的威脅。上屆美國政府之所以堅決與中共開打新冷戰,是因為從大瘟疫重創美國這個血的教訓中看穿了中共的本質(可參閱筆者2020年4月10日發表的《疫情危機——美國重新定性中共政權的契機》一文),明確認識到中共是美國最大的敵人,比蘇聯更危險,更難對付。
而拜登政府,雖然基本繼承了上屆政府對華政策措施,但顯然從這個立場後退了,將中共從「敵手」重新定義為「競爭者」。既然是競爭,哪怕是「極端的競爭」、「戰略競爭」,就不是你死我活了,而是可以共存共榮了。因此,「該競爭時競爭、能合作時合作,必要時,美國也會起身對抗」這樣的策略就是順理成章的了,「競爭」+「護欄」也是必然的了。
在這次演講中,美國「主動」應對中共挑戰之道,布林肯用三個詞來概括:投資、結盟、競爭。即投資國內基礎設施和技術;使美國與盟友和夥伴的努力保持一致;與中共公平競爭,為未來提供一個具有競爭力的願景。雖然表述不同,但和之前的「競爭、合作、對抗」策略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布林肯宣稱同中共展開激烈競爭,以維護所謂「現有的全球秩序」,但同時又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共發生「新冷戰」。
但這裡的問題是,打不打「新冷戰」是美國能決定的嗎?打不打「新冷戰」是由國家利益決定的。如果中共仍然繼續甚至變本加厲的竊取美國科技、商業機密,扭曲國際經濟關係,改寫國際規則,肆無忌憚地擴張核武庫,隨時準備入侵台灣,美國怎麼辦?「新冷戰」 是不是不想打也得打了?
布林肯說,「競爭不一定會導致衝突。我們不尋求衝突。我們也會努力去避免它。但我們將會捍衛我們的利益,不讓其受到任何威脅。」 這最後一句話其實已經暗示了「新冷戰」是選項之一,可又非要給自己劃個框(「不尋求與中共發生『新冷戰』」),這不是自縛手腳嗎?同時也給中共提供了攻擊的藉口。
事實上,中共非常善於玩文字遊戲,拜登政府已經中招了。例如,3月18日,習近平同拜登視頻通話,根據中共喉舌新華社稿,拜登重申「四無一沒有」,即:美國不尋求同中(共)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共)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共)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共)國發生衝突。
當然,這個「四無一沒有」在美方聲明中沒有,從外交實踐角度看,美方也不大可能提出這麼一個政策表述。但「四無一沒有」中的每句話,拜登或其政府成員在不同場合都分別說過,這就被中共鑽了空子,將這些分散的、孤立的話整理成美方的一個立場聲明,與美方的原意相差甚遠,似是而非,卻讓拜登政府有口難辨。
在中共歷史上,這樣的事例很多。舉例而言,中共說自己才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國民黨是背叛者,理由是什麼呢?是孫中山晚年提出的「新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而查遍《孫中山全集》和國民黨一大文件(1924年),都沒有「新三民主義」這個說法(中共歷史學家最後只得說,「新三民主義」是中共自己「總結」的)。中共卻藉此製造彌天大謊,貽害無窮。中共政權的流氓本性已無需多言了。
拜登政府也已經覺察到了中共的語言騙術,例如,最近幾次澄清美方的「一個中國政策」,是基於《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與六項保證,不同於中共所說的「一中原則」。
希望拜登政府在這個方向上繼續前進,針對中共的戰略更加明智,從中共的言行看清其真實意圖,從中共的表現看穿其本質,根據中共的本質來定位其到底是「競爭者」還是「敵人」,從而決定是採取「和平共存」政策,還是對這個比蘇聯更危險的殘存共產政權採取 「對決」政策。
畢竟,把一個流氓政權定義為「競爭者」,要跟其「公平的競爭」,輕者是個笑話,重者是個悲劇。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