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二歲女童急性腸胃炎高燒併發熱痙攣

李主任呈現篩檢試劑結果(為恭紀念醫院提供)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2年05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文敏台灣苗栗報導)一位二歲女童持續拉肚子,家屬以為是急性腸胃炎給予家中的腸胃藥,突然抽筋、眼睛上吊、口吐白沫、四肢抖動、喪失意識,於是由救護車載到為恭醫院急診室,體溫為40度C,女童家屬否認有COVID-19的任何接觸史,為恭紀念醫院小兒科李浩遠主任告知家屬很有可能是感染COVID-19,立刻予以測PCR果然COVID-19 PCR陽性,由於食慾活力差,有脫水性休克之危險,予以收入COVID-19專責病房治療。

李主任幫兒童操作篩檢試劑(為恭紀念醫院提供)

小兒科李浩遠主任指出:最近觀察到兒童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常見症狀包含高燒,每天都有燒到40度的確診病童,五歲以下幼兒突然高燒有可能會引起熱痙攣,而感染COVID-19已經是目前兒童高燒的最常見的原因,因此應特別注意,如果最近孩子突發熱痙攣,要高度懷疑可能是感染新冠病毒。

在急診室常有病童父母詢問COVID-19 PCR完成後,要怎麼查詢病童PCR檢驗結果?公費篩檢PCR不會主動通知結果,可在篩檢一至三日後,登入健保快易通App的「健康存摺」,於「COVID-19疫苗接種/病毒檢測結果」功能的「明細」頁籤,查看「PCR檢測結果」。而兒童的檢驗結果,請查詢兒童健保依附對象(父或母)的「健康存摺」中之「眷屬管理」,點選進入兒童姓名的網頁,查詢兒童的「COVID-19疫苗接種/病毒檢測結果」。

李主任幫兒童操作篩檢試劑(為恭紀念醫院提供)

李主任表示,兒童確診感染COVID-19之後家長除了給予醫師開立的藥物之外,必須喝足夠的水份及吃營養的食物才有體力可以對抗病毒,如果病童食慾下降必須少量多餐,多餵幾次。家長除必須記錄病童體溫之外,需必須紀錄一天進食量和尿量、觀察活力狀態、紀錄每分鐘呼吸次數、監測血氧、觀察呼吸是否有胸凹、膚色或唇色,以及肢體是否冰冷。

兒童感染COVID-19大多是輕度症狀,基本上就是感冒或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發燒、喉嚨痛、咳嗽、鼻塞、頭痛、倦怠、痠痛等。部分會出現胸痛、胸悶、腹痛、腹瀉、嘔吐、脖頸痠痛、紅疹、全身疲倦感等症狀。大多被感染兒童都會發燒,而且發燒溫度不低,常見39度以上。多數兒童發燒約2天就能退燒。

除了發燒之外,比較大的小孩會喉嚨痛,比較小小孩會咳嗽。但如果在沒有發燒仍呼吸急促就要特別留意,如果進入到無法進食或餵食、意識喪失、抽搐、倦怠、呼吸困難、眼球紅(缺氧之症狀)以及低血壓等則是中重度狀況,必須儘快依疫情指揮中心規定的方式就醫。

李主任進一步指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有可能會引發較為嚴重的「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症狀為持續發燒、眼充血(缺氧之症狀)、腹痛、腹瀉、頭暈頭昏(低血壓的症狀)、皮疹、嘔吐。只觀察發燒是不夠的,如果在確診第4天至第6天退燒後仍然活動力不佳,退燒後仍喘、呼吸急促、胸痛、胸悶或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等,必須儘快依疫情指揮中心規定的方式就醫。

雖然兒童感染COVID-19大多是輕症,但是偶而仍會有進展到中重度而有生命危險的病童。依據疾病管制署的建議,家屬應注意病童是否有下列中度症狀: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如果有上述症狀必須視訊診療,必要時得安排外出就醫。◇

責任編輯:昌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