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是由影響肝臟的B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傳染病;它是一種病毒性肝炎,可引起急性和慢性感染。
許多人在最初感染期間沒有任何症狀。在急性感染中,有些人可能會出現嘔吐、皮膚發黃、疲倦、尿色深和腹痛的問題。這些症狀通常會持續幾週,最初的感染很少導致死亡。症狀開始出現可能需要30到180天。出生時就感染的人群中,90%會發展為慢性B型肝炎,而在5歲後感染的人中只有不到10%會發展。大多數慢性病患者沒有症狀;然而,約25%的慢性HBV患者最終會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
病毒通過接觸血液或體液傳播。在疾病好發地區,在出生時或兒童時期接觸他人血液感染是得到B型肝炎最常見的原因。在疾病罕見地區,靜脈注射藥物和性傳染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其它風險因素包括從事醫療保健工作、輸血、透析、與感染者一起生活、在感染率高的國家旅行以及居住。紋身和針灸導致了1980年代的大量病例;然而,隨著滅菌技術的改進,這種情況變得不常見了。
B型肝炎病毒不會通過牽手、共用餐具、接吻、擁抱、咳嗽、打噴嚏或母乳喂養而傳播。感染可在接觸30~60天後被診斷出來。診斷通常通過檢測血液中的病毒部分和針對病毒的抗體來確認。它是五種主要肝炎病毒A型、B型、C型、D型和E型之一。對於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抗病毒藥物,如替諾福韋(tenofovir)或干擾素,可能有用;然而,這些藥物很昂貴。有時肝硬化病人需進行肝移植。
自1982年以來,這種感染就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如果可能,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生命的第一天就接種疫苗。以後需要兩到三劑以上才能完全發揮作用。截至2006年,約有180個國家將疫苗作為國家計劃的一部分提供。還建議在輸血前對所有血液進行B型肝炎檢測。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一個目標,即是2030年以前消滅對全球公共衛生造成威脅的病毒性肝炎。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開發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方法,防止其傳播,並使用疫苗來預防慢性B型肝炎,防止新的感染。
世界上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曾在其生命中的某個時刻受到感染。截至2017年,至少有3.91億人,即世界人口的5%患有慢性HBV感染。而同年又有1.45億例急性HBV感染。每年有超過75,000人死於B型肝炎。其中約30萬人死於肝癌。B型肝炎在西太平洋(6.2%)和非洲(6.1%)地區最為常見。在歐洲,發生率為1.6%,在美洲為0.7%。它最初被稱為「血清肝炎」。
B型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始於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身體疼痛、輕度發燒和尿色深等等,然後發展為黃疸。這種疾病會持續幾週,然後在大多數人身上逐漸好轉。少數人可能患有更嚴重的肝病,稱為猛暴性肝功能衰竭,並可能因此而死亡。感染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無法識別。
B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也可能是無症狀的,慢性肝炎在幾年內可能導致肝硬化。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會顯著增加肝細胞癌(HCC)的發病率。在歐洲,B型和C型肝炎導致大約50%的肝癌。鼓勵慢性帶原者避免飲酒,因為這會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B型肝炎病毒與膜性腎絲球腎炎(MGN)的發展有關。
1%~10%的HBV感染者出現肝外症狀,包括血清病樣綜合症、急性壞死性血管炎(polyarteritis nodosa)、膜性腎絲球腎炎。血清病樣綜合症通常在黃疸發作之前,臨床特徵是發燒、皮疹和動脈炎,症狀通常在黃疸發作後不久消退。大約30%~50%的急性壞死性血管炎患者是HBV帶原者。HBV相關腎病在成人中有,但在兒童中更為常見。膜性腎絲球腎炎是最常見的形式。
B型肝炎病毒的傳播是由於接觸傳染性血液或含有血液的體液所致。它的傳染性是愛滋病毒的50~100倍。可能的傳播形式包括性接觸、輸血和輸注其他人體血液製品、重複使用受汙染的針頭和注射器、以及分娩期間母嬰垂直傳播。如果不進行干預,HBsAg陽性的母親在出生時將感染傳染給後代的風險為20%。如果母親也是HBeAg陽性,這種風險高達90%。HBV可以在家庭內的家庭成員之間傳播,可能通過非完整的皮膚或黏膜與含有HBV的分泌物或唾液接觸。
預防
自1991年以來,美國一直推薦給嬰兒接種預防B型肝炎的疫苗。通常建議在出生後一天內接種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是第一種能夠預防癌症,特別是肝癌的疫苗。
大多數疫苗在幾天內分三劑接種。對疫苗的保護性反應定義為接受者血清中抗HBs抗體濃度至少為10mIU/ml。該疫苗對兒童更有效,95%的接種者俱有保護水平的抗體。這在40歲時下降到90%左右,在60歲以上時下降到75%左右。即使在抗體水平低於10mIU/ml後,疫苗接種所提供的保護也很持久。
對於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單獨使用B肝疫苗、單獨使用B肝免疫球蛋白或疫苗加B肝免疫球蛋白,都可以預防B肝的發生。此外,疫苗加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組合優於單獨的疫苗。這種組合可以防止86%~99%的病例在出生時傳播HBV。◇
作者: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責任編輯: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