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近年台灣民眾保護兒少意識提升,兒少保護通報案件有逐年增加趨勢。衛福部4月啟動兒少家庭促進追蹤訪視及關懷服務計畫,預計招募全台500名對兒少有關懷熱忱或具相關專業背景的社區人力擔任「家庭關訪員(家關員)」,期盼從前端減少兒虐事件。
衛福部8日舉辦「社區挺兒少,家關護幼苗」記者會。據衛福部統計,107~110年兒少保護通報案件,從5萬9,915件上升到7萬9,347件,升幅達32%。
經調查發現,部分兒少的教養及照顧雖然不至於危險,但有待改善,包括嬰幼兒因居家擺設問題而意外跌落受傷、鄰居聽到孩子頻繁哭泣等,都將成為家關員的協助對象。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長張秀鴛表示,在家防中心社工受理兒少通報後,評估家庭風險較低案件,派請受訓合格的家關員到府提供為期3個月6次的追蹤關懷服務,盼給予家庭關懷、訪視,減少此類家庭被貼上兒虐的負面標籤。
過去幾年,政府受理通報案件,約三成低風險個案僅以單次電話關心,但一年內約有一成還會被再次通報。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趙善如說,主要是社工難以高密度、長時間接觸案家。不過,若藉由家關員協助,可近距離覺察兒少家庭潛在的照顧風險,其多元背景、提供生活化的分享讓家庭更能接受。
家關員、台北市放心窩課輔老師曾宛珊表示,初期家訪與家庭接觸時,因台北市人多密集,許多家庭擔憂陌生人來到家中、疫情嚴重等情況。不過,經過多次訪視、給予關心,小孩從緊張躲在角落到後面願意主動與家關員分享在學校的作品。
曾宛珊向《大紀元時報》分享,台北多為核心家庭,她發現,有些年輕家長常因工作忙而忽略對小孩的關注。透過觀察,協助案家過程中,當有小孩想要與她進一步互動時,她會停止手邊一切事情,蹲下來耐心聽小朋友說話。有些家長當下都很驚訝怎麼能這麼有耐心,光是這部分就能回饋到案家,促進家庭之間的交流經驗。
案家從防備到放下心防與她深度交流,讓曾宛珊很「感動」,也很有成就感。她說,後來聽家長分享,從很少與鄰居聊天到心中那堵牆消失,家長也開始關心鄰居。從她開始釋出善意到這個善能夠延續,她直言,「這真的是很棒的經驗。」
目前全台預計招募500名社區夥伴成為家關員。據統計,截至3月的正式家關員人數,包括台北市14人、台中市21人、屏東縣15人、彰化縣29人等,共派出236案。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