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共利用AI軟件 強化監控個人
【大紀元2022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中共當局正在升級監控工具,利用人工智能(AI)對收集的民眾數據進行分類,使追蹤個人更加容易。
路透社表示,在審查了五十多份政府文件後發現,包括北京的人口密集區和甘肅等未充分發達的省份,在過去的4年裡,中國有幾十個單位購買了這種軟件,其中32次是在2021年開放招標。
這種被稱為「一人一檔」(one person, one file)的技術,改進了現有的監控軟件。儘管現有系統可收集個人數據,但必須留待執法部門和其他人員來分類。
德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奧伯格(Mareike Ohlberg)說,「一人一檔」是一種分類信息的方式,使追蹤個人更加容易。
據河南省公安部門去年7月的招標書,「該系統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可隨著數據量的增加優化文件創建的準確性。部分遮擋、蒙面或戴眼鏡的臉,以及低分辨率的人像,也可相對準確地歸檔。」
河南省公安部門並未回應路透社的詢問與置評請求。
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傑佛瑞·丁(Jeffrey Ding)表示,目前監控軟件的另一個局限性是,除了在機場等安全檢查站,它無法將個人的詳細資料與實時位置聯繫起來。
根據政府招標書,新系統的目的是使收集的大量數據更有用途,使用複雜的演算法和機器學習,為個人創建定制的檔案。隨著軟件對數據的分類,這些檔案會自動更新。
路透社指出,該報社獲得的9份招標書指出,該軟件將與面部識別技術一起使用,文件指出,該技術可識別路人是否為維吾爾人,與警方的預警系統相連接,並建立維吾爾族人的面孔檔案。
例如,2020年2月,海南省某地區的黨政機關發布了一份招標書,要求建立一個維吾爾族和藏族居民數據庫,以方便「搜尋參與恐怖主義的人員信息」。
使用該系統的用戶,還包括四川省阿壩州的警察單位,該地主要居民為藏族人。阿壩州招標書將該軟件描述為用於「維護政治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寧」。
有十多份投標書提到,需要打擊恐怖主義和「維穩」。人權活動人士表示,這個定義不明的術語,常被用來當作鎮壓的藉口。
至少有4份投標書說,該軟件應能從個人的社交媒體帳戶中提取信息。
一半的投標書說,該軟件將被用於匯編和分析個人信息,如親屬關係、社交圈、車輛記錄、婚姻狀況和購物習慣等。
路透社表示,中共公安部沒有回應關於「一人一檔」系統用途的置評請求。除警察單位外,中共政法單位也開出了10份招標書,中共政法委拒絕對此置評。
三位專家對路透社表示,這些招標代表了中共警察部門和黨政機關,正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力量升級監控網絡。不過,他們也懷疑受高昂成本,以及中共官僚主義的限制,可能會使監控網絡分散、不連貫。
路透社表示,一半以上得標公告價格,在幾百萬到接近2億人民幣之間。
北京表示,其監控工作對打擊犯罪至關重要,是打擊COVID-19傳播的關鍵。然而,人權觀察等人權活動人士認為,中共正在建立一個侵犯隱私的監控國家,並不公平地針對某些群體,如維吾爾族少數民族等。
現在,中國有22家科技公司提供這種軟件,包括商湯科技(Sensetime)、華為、曠視科技(Megvii)、雲從科技(Cloudwalk)、大華以及百度的雲計算部門等。商湯科技拒絕發表評論,其餘企業沒有對路透社的置評請求作出回應。
在2015到2020年之間,中共在城市設置了大量的監控攝像頭,並正努力將該工作推廣至農村地區。「一人一檔」軟件的開發,也在同一時間開始。
奧伯格說,她最早於2016年新疆沙灣縣的一份200頁的監控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看到了有關「一人一檔」的描述。該報告要求,開發一個可以「自動識別和調查參與恐怖主義和威脅社會穩定的關鍵人物」的計算機系統。
2016年,時任中央政法委書記的孟建柱,在一份國營雜誌上寫道,大數據是尋找犯罪模式和趨勢的關鍵。兩年後,時任中科院生物識別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的李子青在給行業高管的演講中,提到了該系統。李子青也是北京面部識別公司中科奧森(AuthenMetric)的首席科學家。
路透社指出,在這期間該行業於中國發展快速。到2021年,華為、商湯科技和其他26家中國科技公司,已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交了文件歸檔和圖像聚類算法的專利申請。
2021年,華為在一項有關「一人一檔」的專利申請中提到:「隨著智能相機在未來的普及,一個城市中捕獲的面部圖像的數量將增長到每年數萬億張。」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