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過渡性房屋分布不均

有組織籲按不適切居所住戶地區分布興建

人氣 79

【大紀元2022年04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澤宇香港綜合報導)葵涌劏房(房中房)居民大聯盟於本月8日至17日訪問了103位葵涌區不適切居所住戶,其中33%的受訪者是「三人家庭」、26.2%是「四人家庭」、20.4%的是「二人家庭」,家庭每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1至20,000元之間(54.4%),而有逾三成受訪者的家庭收入在1萬元或以下。

調查發現,只有近五成受訪者表示自己符合資格申請過渡性房屋,有16.5%人不符合資格,有34%不清楚自己是否符合資格。在不符合資格的人中,主要因沒有輪候公屋(17.6%)或輪候公屋未滿3年(41.2%),分別有一成多受訪者家庭人數多於或少於合申請要求,亦有5.9%入息或資產不符合要求。聯盟表示,只有少量過渡性房屋名額讓輪候公屋未滿3年人士申請,希望政府可放寬門檻。

對於現時的4種過渡性房屋,以0至10分評分(10分是極有意願申請),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和酒店或賓館項目的平均評分分別只有1.92分和2.42分,其中分別有超過六成和四成的受訪者給予0分。聯盟解釋,這兩類過渡性房屋都不設獨立廚房,亦可能要與他人共用廁所等設施,故不少受訪者都不考慮。

調查亦試圖了解何種因素影響受訪者考慮入住過渡性房屋。在多項因素中,以0至10分評分(10分為有極大影響),平均評分最高的是「生活開支的增加/減少」,有6.58分,;其次是「交通配套」(6.01分)、「周遭環境」(5.99分)、「居住面積變大/小」(5.71分)和「租住年期」(5.67分)。受訪者亦關注入住過渡性房屋對子女的影響,「學習環境改變」及「與上學地點的距離」分別為5.48分和5.38分,更分別有27和35位受訪者給予10分,即極大影響入住意欲。

梁小姐:租約僅兩年 憂不斷轉校影響女兒學業

一家三口住在葵涌劏房的梁小姐表示,已申請公屋約1年,曾嘗試申請過渡性房屋,只有屯門的一個過渡性房屋項目接受。不過地方較偏遠,附近沒有學校,租約只有兩年,之後或需要搬走,最終梁小姐撤回申請 。她坦言,想搬去社會房屋都是為了女兒,即使申請幸運地獲批,亦要為女兒轉校,否則每天跨區上學要花費1個多小時,「阿女5點起身都唔掂」。

梁小姐續指,若能轉校,但兩年後或許又要搬屋、轉校,屆時女兒已讀5年班,需要考呈分試,擔心不斷轉校因此影響她的學業,希望政府可放寬申請條件。

林女士:租金按收入計算 與劏房租金相若

輪候公屋近7年的林女士表示,去年曾申請社房,希望能更換一個較大的居住環境和租金低些,她原本已申請成功,但簽約當日才發現,社房雖然面積較大,但租金按租戶收入計算,與她現時住的劏房租金相若,加上有關社房項目較偏遠,不太方便,影響自己上班及子女上學。

72歲獨居葵涌劏房的何女士表示,疫情下自己陷入失業,她過去因入息超過限額未能申請公屋,亦不符合過渡性房屋的申請資格,形容自己如「門外漢」。她又指,搬去社房要適應新環境,原本知道的社區支援和資源,去到新地區就不了解,形容好像「生活喺盲人嘅世界」。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引述政府的過渡性房屋項目概要,指過渡性房屋分布不平均,不適切居所戶最多的油尖旺區(21,086戶)只有不足100個單位提供,只有3,328戶不適切居所住戶的元朗區,卻將會提供3,798個單位。聯盟建議,政府應根據不適切居所住戶的地區分布興建過渡性房屋;在確保足夠供應下,考慮讓租戶居住至獲分配公屋,以及運用政府各區閒置土地及建築物增建過渡性房屋等。◇

責任編輯:李薇

相關新聞
香港67%受訪者因疫情失業
香港公屋輪候時間動輒十年以上
【疫情2.16】香港日增4285病例 創新高
林鄭不知參與全民快測人數 料週二才掌握成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