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經濟

台GDP成長、薪資沒漲? 因出口品價跌 內需消費漲

台灣大概在2002年「生產品價格」大大衰退,但是「消費品價格」卻不斷上升。(楊子霆提供)

【大紀元2022年04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世勳台灣台北報導)為什麼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薪資卻沒跟著漲?以往許多人都認為是財富分配不均,但經濟學者研究發現,根本原因在於近二十年來,台灣經濟仰賴「資通訊產業」出口,但這些產品價格在全球競爭下越來越低,而大眾消費的民生用品,卻因原物料價格越來越貴,造成「實質薪資」成長大幅落後「實質GDP」成長。

圖為新台幣示意圖。(中央社)
為什麼台灣的GDP成長,薪資卻沒有跟著漲?圖為新台幣示意。(王嘉益/大紀元)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附研究員楊子霆在2018年的論文〈經濟成長、薪資停滯?初探台灣實質薪資與勞動生產力成長脫鉤之成因〉中,研究台灣的生產力持續成長,但實質薪資卻出現停滯的原因。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附研究員楊子霆。(大紀元)

「實質GDP」與「實質薪資」不同

楊子霆解釋,「實質GDP」與「實質薪資」是不同概念,實質GDP衡量的是國內「生產數量」,實質薪資則是衡量「購買力」,代表勞工薪資所能換取的「消費」數量。

這兩個經濟變數在計算過程中,是除以不同的價格指數進行物價調整──「GDP 平減指數」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前者代表的是「生產品價格」,後者代表的是「消費品價格」。

楊子霆研究發現,台灣大概在2002年「生產品價格」大大衰退,但是「消費品價格」卻不斷上升。

探究背後的原因發現,台灣產業結構在1990年代開始從輕工業轉向資通訊產業,1998年,資通訊產業占工業產出的比重約16%,2014年已提升到42%;但資通訊產業由於國際競爭激烈,產品價格在這段期間跌了50%,這可能是台灣出口產品價格下跌的重要因素,楊子霆說:「看起來帳面上生產出非常多東西,可是都是價格比較低廉的產品。」

也就是說,過去20年來台灣生產力雖然增加,但生產的產品越來越低價,另一方面,2002年因油價飆漲,帶動原物料價格上升,民生消費物價越來越高。

中國加入WTO 使台產品價跌

除了上述原因,楊子霆還指出,這跟中國2002年加入世貿組織(WTO)也有關係。中國變成世界工廠,許多生產成本高的東西都移到中國生產,世界的產能大增,導致原物料需求大增,原物料價格因此變高,間接提高台灣進口原物料的價格,消費物價也因此提高。

另一方面,中國也著重資通訊產業發展,與台灣主要出口產業重疊,但中國勞力成本低,在削價競爭下導致台灣的產品價格下降。

如此一來,台灣賣的東西價格變低,難怪實質薪資不會成長,而民眾買的產品價格卻變高,導致「物價漲,薪資卻沒長」的反差感大增。

美中貿易戰 台灣從中受益

這情況到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後有所好轉,近來楊子霆的另一個研究發現,2018年美國開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中國對美出口大減20%~30%;相反的,台灣對美出口成長10%~20%。美中貿易戰改變了以往美中台三角貿易結構,以往這個模式是:台灣生產中間財,出口到中國做最後加工,再從中國將成品出口到美國;美中貿易戰後,台商或外資對台投資增加,對台灣勞動市場有正面影響。

不過,主計總處2月公布2021年全年受僱員工薪資統計,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3,211元,較前一年增加1.93%。但若剔除物價因素,實質經常性薪資則是負成長,是近5年來首見,近10年第三次倒退。

對此,楊子霆推測,其中一個原因是疫情對服務業造成很大衝擊,加上通膨較往年嚴重,但台灣製造業的實質薪資還是上升,因為受惠於美中貿易戰以及台灣疫情相對輕微、沒有停工,兩類產業在去年表現差異很大。

韓國也有類似情況 但服務業很強

而韓國的產業發展軌跡與台灣類似,也著重在資通訊產業,也出現實質薪資的成長落後實質GDP成長的現象,然而,韓國實質薪資的成長卻沒有落後實質GDP成長太多,原因在於韓國的服務業經濟表現很強。

楊子霆表示,雖然韓國人口是台灣的兩倍多,內需市場較大是韓國服務業的先天優勢,但韓國服務業強大的外銷能力,又進一步拉開與台灣的差距。

楊子霆分析,韓國的服務業,無論是生產力或薪資都明顯成長,也許跟醫療、教育、影視與觀光產業外銷有關,像韓劇早前就已銷售到全亞洲,現在是能銷售全世界;另外,像醫療服務業能招攬外國人到韓國,進行醫美服務;教育服務業開放外國學校在韓國設立分校,吸引外國人來就讀等等,這些都值得台灣學習。

擴大台灣服務業貿易是關鍵

要如何改進台灣低薪的情況?楊子霆表示,除了產業轉型、加強發展附加價值高的產業外,如何擴大台灣的服務業貿易也是重點,像是吸引外國觀光客來台消費,或有條件開放更多外國人來消費醫療服務;此外,台灣教育法規的限制非常嚴格,國外大學沒辦法在台設立分校,所以國外資金沒辦法流入,提升教育服務品質。

若鬆綁管制,開放多元人才移居台灣,或許有機會替台灣帶來新機會。楊子霆舉例,台灣由於少子化與高齡化,需要許多人力從事長照,但由於政府嚴格管制移工來台數量與工資,在本國人不願做的情況下,造成從業勞力不足,一方面,有長照需求的家庭(通常較弱勢)請不到人;另一方面,勞動力不足也限制長照產業發展。

假如政府能鬆綁移工管制,讓更多人來台工作也能帶來消費、擴大內需,對台灣服務業有正面影響。而且未必會對本國勞工薪資有負面影響,因為當產業發展起來,本國勞工可從事管理職,薪資或許比直接做基層照服工作還好。◇

圖為勞工示意圖。(中央社)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