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中資大舉收購海外半導體廠,其中也包括台灣台積電等廠商,專家表示,半導體產業對中共而言具有戰略性,基於社會控制、與美國競爭關鍵技術等目的,勢必會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半導體產業,並認為,現在先進技術、產品消費端都在美國,台廠唯有加入美國隊,才能獲取最新技術,「現在是台灣關鍵選擇時刻」。
另有專家認為,中國半導體業發展前景「能見度並不高」,因受限於美國管制政策,都會影響中國新的晶片廠無法如期取得設備。
中共積極推動「中國製造 2025」計劃,不過盲目擴增產能,最終都是爛尾收場,據中國媒體統計,若以計畫預投入金額計算,前三大爛尾事件以「武漢弘芯」原預計投資金額人民幣 1280 億元(約新台幣6400億元)居冠,其次依序為成都格芯、德淮等中國半導體廠商。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向《大紀元時報》表示,半導體產業對中共而言具有戰略性,基於社會控制、與美國競爭關鍵技術的目的,中共一定會投入龐大資源發展半導體「這不用懷疑」,現在看來中國半導體業技術落後,盲目投資導致爛尾收場,但不排除經過嘗試後,能修正錯誤。
賴中強說,台灣是中國竊取技術「相對容易」的對象,因許多台商會到中國設廠,包括半導體相關設備的工廠,同時台灣在中資來台投資的法規,仍不夠健全,目前中美雙方競爭,中國後進追趕過程中,將透過台灣取得技術以縮短研發時程,「中國一定會對向台灣下手」。
智路建廣聯合體接手「紫光」 結構性問題仍難突破
中國紫光集團去年7月宣布破產,近日拍板由智路建廣聯合體接收,值得關注的是,紫光在尚未破產前,於2013至2018年間,累計投資近20家中國企業,但海外收購並不順利,從美國美光(Micron)收購案被否決、入股韓國SK海力士、併購台積電,買下聯發科也遭拒。
另外,智路在今年上半年,提出以14億美元(約新台幣420萬)收購全球第二大OLED驅動晶片廠美格納半導體(Magnachip),最後美國以國安為由告終。
不過智路建廣聯合體運作頻繁,最知名的收購案,為2017年初以27.5億美元(約新台幣770億)收購荷蘭恩智浦旗下標準件業務(現更名為安世半導體),成為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海外半導體併購案。收購後,日前以超過26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131億元),轉手給中企聞泰科技。
對於智路建廣聯合體接收紫光集團後,營運模式是否會改變?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向《大紀元時報》表示,智路建廣聯合體確定接手重整紫光集團後,不論營運模式是否有差異,根本性結構問題仍無法突破。
中國半導體業發展前景的「能見度並不高」,劉佩真認為,主要受限於美國管制政策,除中國申購28奈米和14奈米晶片生產線設備等案件過多,使審批流程緩慢設備發貨跟著延遲,美方也有意阻礙中芯國際發展先進製程、成熟製程擴產的進程,這都會影響中國新的晶片廠無法如期取得設備。
中資收購動作頻繁,台廠是否會被成功收購?劉佩真認為,台灣半導體廠商被中國業者收購的難度越來越高,一方面兩岸關係緊張,另外美國也會使台灣業者注意與中國廠商的關係,至於未來台灣政府是否能因應目前行業新的競爭態勢,而增強相關法令地修改強度,有效遏止台灣關鍵技術與人才流失,值得後續觀察。
關鍵選擇時刻 台美互信非常重要
賴中強則說,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過程中,不論就產業自主性、國家安全,及國家戰略而言,中國是對台灣有「領土野心」的國家,反觀美國是台灣的友好盟國,產品消費端也多是美國企業,「台美之間的互信非常重要」。
「台灣在美國信任圈中」,賴中強說,因為美國現在對中國實施禁令,但沒有針對台灣,台灣才能持續發展先進半導體製程,假設關鍵技術透過台灣外流到中國,屆時美國將不再信任台灣,這對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位置,「非常危險」。
賴中強表示,台灣加入美國隊,半導體相關技術才能不斷前進、獲取最新技術,反之若加入中國隊,就只能生產低階產品、低毛利率的產品,「現在是台灣關鍵選擇時刻」。
台法治面存四破口「亟待解決」
對於台灣法制面上是否存在問題?賴中強表示,有四大破口,包括台商轉讓股份;中資企業假借港資或外資的名義投資台灣敏感產業,規避台灣投審會的審查;中企利用台灣經濟部的法規漏洞,投資台灣敏感產業;另有領先半導體企業的供應鏈似乎已被中資滲透。
針對第一項台商轉讓股份內容,賴中強進一步說明,經濟部於去年10月15日雖曾預告修正《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第十條,將台商出售中國子公司股權或資產,從事後報備改成事前申請,但目前法規修正預告期已屆滿,至今仍未見修正。
賴中強表示,四項破口都「亟待解決」,不過在台商轉讓股份其實可以馬上解決,因經濟部已經預告要修正,只要發布行政命令修正就能生效,同時呼籲行政機關能立刻改正。
責任編輯: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