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SMCP遇挫 山東如意時尚帝國夢碎

人氣 2731

【大紀元2022年0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江楓採訪報導)2022年初,法國時裝公司SMCP集團召開全體股東大會,將山東如意集團董事主席邱亞夫及其女兒邱晨冉踢出了董事會。這標誌著邱亞夫的中國版LV夢破碎了。

SMCP集團是時尚品牌Sandro和Maje的母公司。2021年10月28日,SMCP集團債券信託人GLAS發起了召開首次SMCP集團股東大會的請求,但遭到以邱亞夫為首的董事會的否決。

2021年11月30日,GLAS以山東如意「非法轉移」持有的餘下SMCP股份為由,在法國巴黎商事法庭申請行政令,並獲得批准召開股東大會,就解散董事會進行投票表決。如意集團試圖反對,但遭到法國巴黎商事法庭駁回。

2022年1月14日,SMCP集團發布聲明稱,其全體股東投票決定解散此前的五人董事會,並任命了三位新的獨立董事。至此,山東如意徹底失去了對SMCP集團的控制權。

2016年,山東如意以13億歐元收購SMCP集團多數股權,持股比例曾高達53%。但是在2021年9月,如意集團以股權質押方式發售的2.5億歐元債務違約,導致持有的SMCP集團債權轉移至GLAS手中。

就在2018年,邱亞夫曾對美國媒體表示,山東如意要通過收購的方式來建立一個「中國版的LVMH」。當年2月份,他剛宣布花6億歐元拿下瑞士奢侈品品牌Bally 70%的股份。

然而,截至2021年12月,山東如意市值跌到只剩十幾億元人民幣,而且欠下幾百億元人民幣債務,多次成為被執行人。

專家:中共「大國崛起」論推動海外收購熱潮

現居美國的經濟學家黃峻(Davy Jun Huang)告訴大紀元,「在2012、2013年之後,就有一個出海熱。好多國內的一些商人或者一些企業,他們就開始陸續向海外進發,去收購一些品牌。有些是收購一些奢侈品品牌,有些是收購一些物業,機場酒店。」

黃峻是中國企業資本聯盟(CECU)首席經濟學家,也是亞洲房地產協會(ASEA)理事兼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

黃峻表示,給這種海外收購熱潮推波助瀾的就是「大國崛起」的論調。從2012到2015年之間,中共高調宣傳「大國崛起」,鼓吹「中國模式走向世界」,鼓勵企業「出海」。

然而,中國企業哪來那麼多資金收購呢?

他們採取的策略是,以低價購入海外品牌股份,要麼將其股份作為抵押物來發行二級債券獲得現金流,要麼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將其重新打包上市,把融到的錢用在下一輪的收購中。

比如,如意將收購來的三家公司——利邦、日本瑞納、法國SMCP打包整合送進了資本市場。

又比如,如意依靠銀行20億元人民幣(3.16億美元)的短期借款,以及發行25億元人民幣(3.95億美元)的公司債券,淨資產只有26億元人民幣(4.11億美元)的如意集團拿下估值179億元人民幣(28.27億美元)的萊卡。

但到2020年3月,山東如意在宣布收購瑞士奢侈品牌Bally兩年多後,其承諾的6億歐元融資仍未到位;和以色列男裝成衣製造商Bagir的交易款項也遲遲沒有到位。2020年4月,Bagir因現金耗盡,申請破產。

2020年5月,日本瑞納宣布破產退市。2021年4月,利邦股票停牌。

2020年7月3日,山東如意科技集團因欠債不還,重慶市萬州區法院對集團實際控制人邱亞夫下達限制消費令,不得實施包括乘坐G字頭高鐵在內的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2021年9月,如意集團旗下具有二百五十年歷史的英國高級男裝品牌Gieves & Hawkes面臨破產清算。

2021年11月16日,如意集團被太原市中級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8599.6萬元人民幣(1357萬美元)。10月28日,如意集團發布的三季度業績公告顯示,當年1到9月,出現4330萬元人民幣(683萬美元)的淨虧損。

黃峻表示,從2016到2018年間,「閉環」成為中國企業家們的口頭禪,意為多元化經營。他們當時自我感覺良好,覺得中國是很多品牌的主要消費國。他們就想通過控制源頭,回頭來賺中國人的錢,也剛好賺一些老外的錢。

「他們的經營理念,他們的管理能力,他們的戰略部署,他們的個人水平、管理層次都達不到要求。然後只是依靠不斷增加槓桿,不斷地講故事,不斷地忽悠投資者。他們也低估了經營品牌需要的時間精力。還有經營水平層次各方面的(要求),還有資金。」黃峻說。

專家:中共打擊資本外逃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紛紛折戟

山東如意集團只是眾多「出海」血拚、最終鎩羽而歸的中國企業當中的一個。

2012年,萬達集團斥資26億美元將全球最大的連鎖影院AMC收入囊中,此後又接連收購Starplex Cinemas、Carmike、歐典院線等大影院巨頭,將AMC的運營範圍拓展至15個國家。

海航買下希爾頓酒店集團25%的股權,買下德意志銀行10%的股份。2015—2017年,海航海外併購金額高達500億美元。

安邦也在2014年買下位於紐約的著名地標建築華爾道夫酒店,收購比利時銀行、保險公司,南韓東洋人壽、安聯保險及荷蘭VIVAT保險公司。

然而,2016年底,中共政策轉向,開始打擊資本外逃,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紛紛折戟。黃峻表示,「從2015年中國經濟危機之後,就發現中國的外匯存底越來越少……發現了很多資金外逃。」

2017年6月,中共銀保監會指示各大銀行,開始調查海航、萬達、安邦、復星及浙江羅森內裡等數家企業在海外併購的風險程度。中共監管機關發出信息,不再支持中企在海外「非理性」的投資,批評中企趁機轉移資產、耗費國家外匯存底、引發資金外流恐慌,加速人民幣貶值預期。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2017年,安邦創辦人吳小暉被捕。2018年2月,安邦被政府接管,改名「大家保險集團」。2020年9月,安邦集團及安邦財險宣布解散並清算。

2021年1月29日,海航集團發布聲明稱,因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相關債權人申請法院對海航集團破產重整。海航集團最終確認債務1.1萬億元人民幣(1736億美元)。

2021年5月23日,萬達集團發布公告稱,萬達集團全部退出美國AMC公司董事會。

專家:海外併購裡面水很深

海外併購真的是中國富豪們將資本轉移到國外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術嗎?

黃峻說:「其實海外併購本身裡面就有很深的水,是不是價格這麼高?」

「就比如它(海航集團)買一個航空公司,航空公司可能就是幾十個億。那你可能二十個億去買。那裡面中間的錢去了哪裡?他們把一些這樣的資產就裝進一個叫做慈航的私人基金。」他說。

2017年7月,《紐約時報》披露,一名叫貫君的中國人,將超過29%的中國海航集團股份(相當於180億美元)轉至紐約的「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這筆款項幾乎相當於2016年所有美國公司的捐款之和。

責任編輯:李穹#◇

相關新聞
如意集團收購3年不付錢 以色列成衣商擬起訴
經濟環境不佳 大陸如意集團兩天兩次違約
組圖:全球奢侈品影響力排行榜 LV集團居首
男子夜闖悉尼奢侈品店 46萬元商品失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