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2022年年初在美國值得看的五場藝術展覽

文/洛林·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 翻譯/陳遇
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的作品《康沃爾郡的西蒙‧喬治》(Simon George of Cornwall),約1535年─1540年。施泰德藝術館,法蘭克福。(Städel Museum, Frankfurt am Main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638
【字號】    

2022年年初在美國各地有許多盛大的藝術展覽,從紐約到達拉斯,從德國文藝復興大師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到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賈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再到西班牙巴洛克畫家巴托洛梅‧埃斯特萬‧牟利羅(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喜愛歐洲藝術和工藝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以下五場難得的展覽。

世界之最:拿破崙御用畫家賈克-路易‧大衛的素描

18世紀時,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賈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通過他的畫筆,傳達了經典不朽的主題,包含政治動盪的題材。作為革命支持者,大衛見證了法國大革命並將其畫了下來——也因此,他後來成為了拿破崙的御用畫家。

在完成一件作品前,大衛經常會花費數年的時間在圖紙和畫布上進行創意發想。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在此之前竟沒有任何一場展覽聚焦在這位重量級大師的草稿上。幸虧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近期籌辦的展覽「Jacques Louis David: Radical Draftsman」,讓我們得以一窺大衛的創作過程。

賈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的作品《網球廳宣言》(The Oath of the Tennis Court),1791年。鉛筆、棕色墨水、黑色墨水,筆刷、棕色水洗、白色打量和黑色炭筆。羅浮宮,巴黎,該作品存放於凡爾賽宮。(Gérard Blot/RMN-Grand Palais/Art Resource, NY提供)

該展覽包含了八十多幅素描和油畫草稿,包括首度出借至美國展出的《網球廳宣言》(The Oath of the Tennis Court),這幅是大衛接受委託卻從未完成的作品。

展覽「Jacques Louis David: Radical Draftsman」於2月17日至5月15日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出,更多資訊請參閱。

美國之首:小漢斯‧霍爾拜因的肖像畫

16世紀的德國大師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以精緻入微的英國文藝復興人物肖像而著名。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近期開幕的展覽「Holbein: Capturing Character」將帶您欣賞霍爾拜因筆下的人物世界,不過,展覽中還有更多的驚喜。

這是美國首次專門以霍爾拜因的藝術生涯為題的大型展覽,講述了他一開始在瑞士巴塞爾為出版商繪製插圖的早期工作,到其職涯巔峰在英國成為英王亨利八世宮廷畫家的過程。

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的作品《康沃爾郡的西蒙‧喬治》(Simon George of Cornwall),約1535年─1540年。綜合技法、畫板,半徑12 3/16英寸。施泰德藝術館,法蘭克福。(Städel Museum, Frankfurt am Main提供)

除了無數的肖像作品之外,展覽的訪客還可以看到霍爾拜因設計的版畫、印刷書籍、個人用品(上面刻有他的座右銘),甚至還有珠寶作品。

展覽「Holbein: Capturing Character」於2月11日至5月15日在紐約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展出,更多資訊請參閱。

西班牙藝術瑰寶:牟利羅的《浪子歸來》敘事畫

展覽「牟利羅:《浪子歸來》敘事畫展」(Murillo: Picturing the Prodigal Son)將在德拉斯的米道斯博物館(the Meadows Museum)盛大開幕,首次在美國展出17世紀西班牙畫家巴托洛梅‧埃斯特萬‧牟利羅(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的《浪子歸來》組畫,包含了收藏於愛爾蘭國立美術館(NGI)的一組六幅連環敘事組畫。

巴托洛梅‧埃斯特萬‧牟利羅(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的作品《浪子歸來》(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1660年代。油彩、畫布,41 1/8英寸x53英寸。阿爾弗雷德爵士和貝特夫人提供,1987年;貝特收藏,愛爾蘭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Ireland提供)

NGI收藏的《浪子歸來》是至今唯一保存完整的牟利羅組畫,也是西班牙藝術家首次完整地詮釋這個聖經寓言故事。

展覽的訪客將有機會看到這組畫的最後一幅畫《浪子歸來》(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在修復後首度亮相。

展覽「牟利羅:《浪子歸來》敘事畫展」(Murillo: Picturing the Prodigal Son)於2月17日至5月15日在德拉斯的米道斯博物館展出,更多資訊請參閱。

荷蘭和法蘭德斯的交織:真實的虛構場景

一望無際的海洋、壯觀的風景、逼真寫實的靜物肖像和生動常民的風俗畫都是展覽「雲、冰還有更多:李和朱麗葉‧福爾格基金會收藏17世紀荷蘭和法蘭德斯藝術展」(Clouds, Ice, and Bounty: The Lee and Juliet Folger Fund Collection of Seventeenth-Century Dutch and Flemish Paintings)的重頭戲,現於華盛頓的國家藝廊展出。

小威廉‧範‧德費爾德(Willem van de Velde the Younger)的作品《英國軍艦鳴禮炮致敬》(An English Warship Firing a Salute),1673年。26 1/8英寸x20 13/16英寸。李和朱麗葉‧福爾格基金會,國家藝廊,華盛頓。(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提供)

總共27幅畫作展示了精美的荷蘭和法蘭德斯藝術。不過,訪客可千萬別被這些圖畫中的逼真場景迷惑了。策展人貝茜‧懷斯曼(Betsy Wiseman)在展覽影片中解釋道,這裡的每一幅畫都可以視為一部小說:「基於真實的人生經歷,加以作者的想像打造出的一個特殊願景——可說是經過篩選、從現實生活中提煉的場景。」展覽中探索了這些圖畫背後所傳達的願景。

展覽「雲、冰還有更多:李和朱麗葉‧福爾格基金會收藏17世紀荷蘭和法蘭德斯藝術展」(Clouds, Ice, and Bounty: The Lee and Juliet Folger Fund Collection of Seventeenth-Century Dutch and Flemish Paintings)於華盛頓的國家藝廊展出至2月27日,更多資訊請參閱。

稀有亮相:巴黎戈布蘭工廠的古董掛毯

數世紀以來,藝術家們在他們的作品中描繪了一年中的四季,以對自然的和諧表示致敬。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CMA)藏有一套非常稀有的17至18世紀的四季掛毯,由著名的戈布蘭掛毯工廠(Gobelins Manufactory,在法王路易十四統治時期聞名於世)製作而成。

法國巴黎戈布蘭掛毯工廠的編織作品《四季:夏天:豐收場景》(Four Seasons: Summer: Harvest Scene),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羊毛、絲綢、金銼刀;掛毯編織:99 1/2英寸x100 1/2英寸。弗朗西斯‧吉恩(Francis Ginn)、瑪麗安‧吉恩‧瓊斯(Marian Ginn Jones)、芭芭拉‧吉恩‧格里辛格(Barbara Ginn Griesinger)和亞歷山大‧吉恩(Alexander Ginn)贈送,以紀念弗蘭克‧哈德利‧吉恩(Frank Hadley Ginn)和科妮莉亞‧路特‧吉恩(Cornelia Root Ginn)。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提供)

由於古董掛毯相當脆弱,一般博物館很少將其展出。不過很快地,這些掛毯即將在展覽「生命的週期:四季掛毯展」(Cycles of Life: The Four Seasons Tapestries)中重新亮相,這是繼1953年後首度公開展示。

該展覽也是這些掛毯作品接受比利時王家掛毯工廠De Wit的修復後,第一次公開亮相。訪客將可以一窺織品保存專家的修復過程,以及修復古董級織品所面臨的獨特挑戰。

展覽「生命的週期:四季掛毯展」(Cycles of Life: The Four Seasons Tapestries)於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展出至2023年2月19日,更多資訊請參閱。

作者簡介:

洛琳‧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為《大紀元時報》撰寫有關美術和手工藝的文章。她主要關注北美和歐洲的藝術家和工藝師,如何從他們的作品中傳達出美和傳統價值觀。她尤其希望能為稀少且鮮為人知的藝術和手工藝品發聲,希望能保存傳統藝術遺產。她現居英國倫敦郊區,從事寫作。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2020日本千葉縣館山市第一回台灣學校作品展開幕典禮,因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受邀展出的雲林縣蔦松藝術高中師生,無法前往日本參加開幕活動,9月12日上午九點於雲林縣府大禮堂,透過視訊與館山市進行同步開幕記者會,雲林縣縣長張麗善也率隊出席,並與日本千葉縣館山市市長金丸謙一、日台文化藝術交流會會長蔡欣珊、日本台灣商會聯合總會會長陳五福等進行跨海視訊交流,藉此行銷雲林的教育、文化與產業。
  • 來自香港和台灣、西藏的民眾,通過在紐約曼哈頓舉辦藝術展覽,展示各自的文化和藝術品,藉此反抗中共的迫害和打壓。
  • 近日,來自香港和臺灣、西藏的民眾,在紐約曼哈頓華埠舉辦「消失的版圖」(Disappearing Map)藝術展覽,通過展示各自的文化和藝術,呈現出所在社區對中共迫害的反抗和面臨的打壓。
  • 北島塔拉納基地區有一位拼貼畫藝術家,因為藏品太多了,也找不到博物館來接收,決定在8月13日(週五)開始,在該地區的畫廊把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幅拼貼畫賣掉。
  • 創立於民國83年的「萍風藝術學會」每年定期在縣內舉辦聯展,頗獲好評,今年受疫情影響,特別增加「線上展覽」,讓會員透過線上作更寬廣的分享,也讓民眾透過臉書就能觀賞作者的精彩作品,美好的藝術饗宴,是疫情下的一帖抗疫良方!歡迎蒞臨現場或線上觀賞。
  • 魯本斯在《聖家庭》(The Holy Family)作品上使用顏色來增強情感,是巴洛克運動最主要的技法之一。他通過深棕色和濃郁紅色的對比,營造出柔和的金色光芒,來表現溫暖的家庭氛圍。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