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軟性新聞

個人理財:員工福利究竟值多少錢?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福利計劃都包含哪些項目,或者價值多少錢,人事部應當會很高興為你詳細講解。 (Shutterstock)

【大紀元2022年12月04日訊】(Liz Weston撰文/大紀元記者余欣然編譯)據美國勞工部數據統計,通常一份工作的薪資補償(compensation)中百分之三十以上為員工福利(benefits)。然而搞清楚這些福利究竟值多少錢卻非易事。

健康保險,退休計劃,還有各種津貼,雇主所補貼的具體金額得花點功夫去查找。此外,有些福利無法用金錢衡量,而同樣的福利對不同人來說,價值也不盡相同。

例如,有健康問題的員工對殘障保險或人壽保險方面的福利肯定更上心,因為這類保險他們通常很難拿到,不然就是昂貴的離譜。身負學生貸款債務的員工遠比沒有學貸負擔的人更看重教育債方面的資助。

新一季投保開放期(open enrollment)即將到來,現在是評估福利計劃的最佳時機。將現有雇主的員工福利轉換成具體金額可以幫助你決定是繼續留任,還是應該另謀高就。如果你有自己開業的想法,也需要了解得多掙多少錢才能替代目前的福利。

以下是員工福利諮詢公司Mercer列舉的幾種最常見福利,以及雇主的供款金額。

健康保險:$5000 至 $20000

雇主提供的健康保險計劃千差萬別,有的服務少得可憐,有些則待遇頗豐。不過,雇主負擔的保金不容小覷。健保研究機構KFF發現,去年個人健保的保費(premium)平均值為$7739,僱主承擔份額為83%($6423)。家庭健保平均值為$22221,雇主承擔73%($16221)。

員工福利研究所EBRI的健保研究主任保羅·弗龍斯廷(Paul Fronstin)表示,你和雇主去年全年所付保費都可以在2021年的W-2表格上找到,代號通常為DD。

此外,雇主也會在工資單上詳列他們的供款。工資單通常包含薪水總額,稅後金,以及扣除款項等重要信息,一般在公司的薪資網站即可獲取。你也可以前往人事部諮詢更多細節。

當然,保費只是衡量醫療保險的標準之一。自付額(deductibles)、共付額(co-pays)和醫護網絡(provider networks)亦非常重要。投保期面對眾多不同種類的保險可能會令人頭暈眼花,但是你也能夠量體裁衣,耐心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那款計劃。

退休儲蓄計劃:薪水的百分之3至10

弗龍斯廷指出,EBRI研究所發現除了醫療保險之外,員工最在意的福利就是退休計劃。其它所有福利都被遠遠地甩在後面,統稱為「遙遠的第三類」,他說。

AARP樂齡會稱,那些擁有諸如401k退休儲蓄的員工遠比無此福利的人更願意存養老金。這類計劃的退休金通常直接從薪水中扣除,許多雇主也會自動將員工納入計劃。

大多數401k包含公司匹配(company matches)——公司免費為你的401k退休帳戶存錢。最常見的匹配方式為以下兩種:員工存入薪水的第一個6%,公司自動往你的401k帳戶存入該數字的一半,或者員工存薪水的3%至6%,公司則貢獻一模一樣的金額。

對於傳統的養老金計劃(pension plans),雇主甚至會貢獻更高百分比。這類計劃與401k不同,它的養老金額每月比較固定可靠。401k和其它確定提存退休計劃(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s,即公司和雇員簽訂合同,寫明每月存儲退休金方式)之下,你所得退休金取決於存儲金額和退休帳戶的投資表現。

傳統的養老金計劃在政府部門,大學和非營利的醫療機構中較為常見。據美國勞工部數據,私人企業中僅15%左右的雇員享有該福利。

其它所有福利:$0至數千美元

Mercer公司事業部負責人桑德拉·史威尼(Sandra Sweeney)稱,提供牙醫保險的雇主每年支付500到2500美元的保費。人壽保險100到300美元,殘障保險為250美元到1500美元不等。

弗龍斯廷(Fronstin)表示,雇主可能還會提供其它福利,例如額外的人壽險,長期護理保險,甚至寵物保險。員工一般需支付所有保費,但至少能受益於優惠的團體價。

教育資助也越來越受歡迎。人力資源管理協會(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稱目前大約一半的雇主擁有助學金計劃。參與EBRI研究所去年民調的公司中,17%提供某種形式的學貸償還資助,另外31%的公司正計劃提供類似福利。

美國國稅局IRS規定,員工所得助學金中,最多$5250美元可減免聯邦稅。並且截至2025年,這筆金額涵蓋學貸償還資助。

弗龍斯廷(Fronstin)提醒讀者,記住你的雇主之所以提供福利,是為了吸引雇員,留住人才,嘉獎員工。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福利計劃都包含哪些項目,或者價值多少錢,人事部應當會很高興為你詳細講解。

「直接去問你的公司。」弗龍斯廷說,「這並非什麼祕密。」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2。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原文:譯自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

責任編輯: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