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的基本概念
中醫學認為,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不斷運動的精微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由於氣的不斷運動,而表現出人體生命活動中的各種生理功能。
氣的生成
(一)氣的來源
1. 來源於先天:亦稱「先天之氣」、「真氣」、「原氣」,為父母的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氣,是人體之氣的根本。
2. 來源於後天:為「後天之氣」,包括水穀之精氣和自然之清氣,是人出生之後所獲得的。
(二)臟腑作用
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是透過有關臟腑的作用而化生為人體之氣。主要與腎、脾胃、肺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
1. 腎的主生殖作用:先天之氣是透過腎的生殖作用,將父母的生殖之精結合,形成胚胎,成為人體的原始之氣,根本之氣。
2. 脾胃的運化作用:胃主受納腐熟水穀,脾主運化水穀,共同完成對飲食物的消化和精微物質的吸收。吸收的水穀精微,又稱「水穀之氣」、「穀氣」,上輸心肺,化生氣血,輸布全身,成為人體之氣的主要來源。故稱脾胃為「生氣之源」。
3. 肺的司呼吸作用:肺司呼吸,吸入自然之清氣。清氣與穀氣結合,生成宗氣,屬於後天之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氣的運動
(一)氣運動的形式
氣的運動稱作「氣機」。氣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內經》概括為「升、降、出、入」四種基本形式。
所謂「升」是指氣自下而上的運動;「降」是指氣自上而下的運動;
「出」是指氣由內向外的運動;「入」是指氣由外向內的運動。
氣的運動正常,必須暢通無阻,升降出入運動之間必須協調平衡,這種正常狀態稱之為「氣機調暢」。
(二)氣運動的場所
氣運動的場所是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只有在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中,才能得到具體體現。
一般而言,五臟藏精氣,宜升;六腑傳化物,宜降。以五臟而言,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腎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居中,通連上下,為升降出入的樞紐。以六腑而言,傳化物而不藏,以通為用,以降為順。
(三)氣運動的意義
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正常,氣機調暢,臟腑功能活動正常,人體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失常,氣機不調,則產生臟腑等的功能活動障礙而生病;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一旦停止,機體失去氣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作用,則生命活動終止。
(四)氣運動失常的表現形式
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失去協調平衡,稱之為「氣機不調」或「氣機不暢」。主要表現形式有:
氣的運動失常,阻滯局部,或鬱而不散,稱為「氣滯」或「氣鬱」。
氣的上升運動太過或下降運動不及,稱為「氣逆」;
氣的上升運動不及或下降運動太過,稱為「氣陷」;
氣的外出運動太過,大量外脫而不能內守,稱為「氣脫」;
氣的出入運動受阻,不能外達而鬱閉於內,稱為「氣閉」。
氣的功能
功能 | 含義 | 主要表現 |
推動 | 激發和推動的作用 | 人體的生長發育與生殖;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血液的生成和運行;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 |
氣化 | 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 | 人體的精、氣、血、津液等物質的新陳代謝及相互轉化,以及臟腑經絡等功能活動所產生的變化 |
防禦 | 護衛肌膚,抗禦邪氣的作用 | 護衛肌膚,防禦外邪入侵;抗禦邪氣,驅邪外出 |
溫煦 | 產生熱量,溫煦機體的作用 | 維持恒定體溫;全身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血與津液的液態物質的運行 |
固攝 | 對體內的液態等物質具有固護、統攝和控制的作用 | 固攝血液,防止逸出脈外;固攝汗液與尿液,防止津液外泄;固攝唾液與胃腸液,防止體液喪失;固攝精液,防止妄泄;固攝內臟,使其保持恒定位置 |
營養 | 氣是富有營養作用的精微物質 | 營養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以保證其正常的功能活動 |
氣的分類
由於氣的生成來源、分布部位及功能特點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中醫學將人身之氣主要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以及臟腑之氣、經絡之氣。
(一)元氣
「元氣」又名「原氣」,是人體的原始之氣、根本之氣,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來源於先天,在胚胎形成之時,稟受於父母腎中之精氣所化生。出生以後,又依賴脾胃吸收水穀精微的充養,以保持元氣的經常充足。
元氣藏於腎中,通過三焦而流行於全身。
元氣的主要功能有:
(1)在腎之元氣,即為腎氣,具有激發、推動人體的生長發育與生殖,以及固攝精液、尿液和納氣等的作用。
(2)分布於全身之元氣,具有激發、推動全身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的作用。
(二)宗氣
「宗氣」又名「大氣」,是積聚於胸中之氣,為人體後天的根本之氣。
宗氣的生成,是由肺吸入的自然之清氣,與脾胃吸收轉輸而來的水穀之精氣,在胸中相結合而生成。
宗氣積聚於胸中,貫注於心肺。其上者,出於肺,循喉嚨,走於息道(呼吸道);其下者,蓄於丹田,注入氣街,下行於足。
宗氣主要功能有三:
(1)出於肺走息道而司呼吸:與呼吸、語言、發聲有關。
(2)出於心貫心脈以行血:與心臟搏動、心血運行有關。
(3)影響人體多種生理活動:與呼吸運動、氣血運行、肢體活動、視、聽、語、聲等有關。
(三)營氣
「營氣」或「榮氣」,是行於脈中具有營養作用的氣。
營氣的生成,主要是脾胃運化吸收的「水穀之精氣(清者)」,與肺吸入的自然之清氣相結合而生成,運行於脈中。
營氣生成後,在脈中運行於全身。營氣在脈中,通過十二經脈與督任二脈而循行於全身,內入臟腑,外達肢節,終而復始,營周不休。
營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二:
(1)化生血液:營氣注入脈中,與津液相合,化生血液,而成為血液的主要組成部分。故常「營血」並稱。
(2)營養全身:營氣是富有營養作用的氣,在脈中運行於全身,故而對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發揮其營養作用。
(四)衛氣
「衛氣」是行於脈外、具有保衛作用的氣。「營在脈中,衛在脈外」。衛氣與營氣相對而言,營氣屬陰,衛氣屬陽。
衛氣的生成,主要是脾胃運化吸收的「水穀之悍氣(濁者)」,與肺吸入的自然之清氣相結合而生成,運行於脈外,是為「衛氣」。
衛氣生成後,在脈外運行於全身,外而皮膚肌腠,內而胸腹臟腑。
衛氣通過經脈循行全身,有晝行於陽、夜行於陰的循行特點。
衛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三:
(1)防禦作用:衛氣有溫養肌膚腠理和控制皮毛汗孔開合的作用,使肌膚腠理緻密,汗孔開合正常,達到防禦外邪入侵的作用。
(2)溫養作用:衛氣屬於陽氣,陽氣有溫煦、營養作用。內而胸腹臟腑,外而皮膚肌腠,得到衛氣的溫養,以保持體溫相對恆定、肌膚腠理緻密、臟腑功能活動正常。
(3)調控作用:衛氣作用於體表,能調節皮毛汗孔的開合、控制汗液的排泄,達到調節體溫的作用。
宗氣、營氣、衛氣的關係
由中焦脾胃吸收的水穀精氣,需上傳與肺,才能生成宗氣與營氣、衛氣。
宗氣生成後,自心肺輸出,「別出兩行,營衛之道」、「營在脈中,衛在脈外」,而輸布全身。
可以說,營氣和衛氣是宗氣自心肺向全身輸布的兩種氣。因此,營氣與衛氣的生成,除由脾胃吸收的水穀之氣外,還須有肺吸入之清氣才能生成。
另外,生成營氣與衛氣的水穀之氣有區別,即生成營氣的是水穀之精氣(清者),生成衛氣的是水穀之悍氣(濁者)。
(五)臟腑之氣、經絡之氣
臟腑之氣、經絡之氣,是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分布並作用於臟腑經絡之中,是臟腑經絡進行生理活動的原動力。
如心氣、肺氣、脾氣、胃氣、經氣、絡氣等。◇
責任編輯:林可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