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1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為落實農委會交付解決台灣產業面臨之重要課題,如從農人口高齡化,所造成缺工;及因應氣候變遷,必須降低碳排放量等議題,該場針對台灣兩大重要飲料作物-茶葉及咖啡產業,研發「茶園智慧除草機器人」及「咖啡聰明肥」,以朝省工栽培及降低碳排量目標邁進。
經茶改場盤點茶園管理之除草作業,占茶園管理成本約30%左右,該場研發之茶園智慧除草機器人即為電動農機,結合動態技術(Real Time Kinematic, RTK)之無人車及避障除草機組,可節省人力及降低溫室氣體產生;肥料使用占農業土壤近九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主因,咖啡聰明肥即是針對農民施肥行為做調整,依據咖啡樹整年度不同生育時期所需肥份進行肥料精確配比,落實合理化施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進而達到減排之施肥策略。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雜草防除主要成本為人工,每公頃慣行栽培約2.6萬元/年,有機栽培約10萬元/年,尤其有機茶園不能使用化學藥劑除草,故需更多的人工作業成本,該場開發「茶園智慧除草機器人」只要充電及簡單配備,即可提升產業機械化並節省人力。
本技術採用即時動態定位技術(RTK),可提高履帶式無人車行走之精準度,行走誤差範圍可達10公分以內,作業速度約1—1.5公里,1公頃茶園僅需4—6小時即可完成除草,並結合本場開發之避障除草機組,當除草頭靠近茶樹時,電動缸拉動除草頭避免誤傷根部造成茶樹環狀剝皮死亡。
此外,台產咖啡栽培面積由2007年約560公頃成長至2021年約1,167公頃,十幾年間倍數增加,未來更有倍增的市場潛力,故亟需建立具經濟效益之肥培管理策略,以提升咖啡產量及品質。茶改場歷時2年與福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及雲林縣古坑鄉咖啡產銷班第十四班咖啡農實地進行試驗研發「咖啡聰明肥」,利用咖啡樹不同生長時期,調整氮、磷及鉀肥施用分配比例,落實合理化施肥及減少化學肥料劑之使用。
本技術相較一般慣行肥培施用量,可以節省約1/4的施肥量,並可維持產量、提升咖啡生豆密度及甜度,達到提高品質並降低環境之污染,維護自然生態之平衡,以達永續經營之目的。
茶改場說明,茶及咖啡為台灣兩大重要飲料作物,茶改場因應針對氣候變遷加劇及從農人力高齡化,加強運用智慧科技鏈結茶及咖啡園生產管理,開發「茶園智慧除草機器人」促使除草作業無人化。
配合新農業推動方案暨國家淨零碳排政策,亦開發「咖啡聰明肥」,搭配合理化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以強化「台產、安心、安全」之台灣茶及咖啡新形象,推升台灣茶及咖啡產業,共同推動農業之永續發展。茶改場研發之「咖啡聰明肥」已於今年技轉於福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有興趣農友可洽詢該公司。◇
責任編輯: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