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政評論

【名家專欄】中期選舉後應對中共威脅的議程

美國國會山莊。(Stefani Reynolds/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2年11月10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Bradley A. Thayer撰文/原泉編譯)如果共和黨在11月8日贏得眾議院,甚至贏得參議院,他們將有機會以川普(特朗普)政府以來從未見過的方式,對中共的威脅採取行動。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共和黨人不能贏得參議院,考慮到拜登政府將繼續執政兩年,那麼他們在眾議院的多數席位發揮的作用有限。如果《持續決議》(Continuing Resolutions)被用來為政府提供資金,財政的權力也將被削弱。這給有望成為眾議院議長的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 )帶來了巨大的負擔。麥卡錫需要強有力的、一貫的領導,因為在中共威脅的問題上,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只會提供有限的幫助。這些確實是主要的限制。

儘管如此,新的第118屆國會在應對中共威脅方面仍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以下是議程的決定因素。從根本上說,國會必須在應對中共威脅方面發揮領導作用,這包括指導美國政府打擊中共,並將中共的活動、對國土以及對美國人民與生俱來的權利的威脅告知美國人民。具體來說,這包括打擊華爾街與中共的關係、加強防禦、為盟友和合作夥伴提供更大的支持。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國會必須在應對中共威脅方面發揮領導作用,因為拜登政府沒有這樣做。這意味著麥卡錫為應對中共的威脅,將不得不在他的事務中增加事實上的國家安全顧問、國務卿、國防部長、國土安全部部長。

最重要的措施將是制定和執行擊敗中共的戰略。這一切都落在麥卡錫和他在參議院的盟友身上,因為在這個自由世界裡,沒有其他人擁有這樣的權力或意願。共和黨眾議員吉姆‧班克斯(Jim Banks)和其他人已經宣布,他們將領導有關中共威脅的聽證會,如果共和黨贏得參議院,也應該會加入這一努力,並應該成為一個常設小組委員會,在政府缺乏足夠重視的情況下,成為美國政府的協調中心。

其次,華爾街允許中共在紐約市場融資,繼續為中共的崛起提供資金。國會必須通過聽證會採取行動,進行監督和立法,終結華爾街與中共之間的關係。這種情況一開始就不應該出現,而且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是無法讓人理解的丑聞。可以從「節儉儲蓄計劃」(TSP)開始。數以百萬計的美國聯邦雇員、軍人、退伍軍人和退休聯邦工作人員通過他們的退休儲蓄為中共提供資金。通過TSP(全球最大的固定繳款基金,規模超過7,300億美元),美元被投資於中共控制的企業。因此,美國政府雇員正在資助他們的敵人擴大勢力。美國的資本繼續流入敵人的金庫,這種令人髮指的局面必須立即結束。國會聽證會和監督是必要的,以確保這個問題得到解決。

第三,在國防方面,國會需要向政府施壓,要求其擁有足夠的常規軍事力量和核力量結構,以滿足其國家安全利益,包括對盟友的承諾。這需要與各軍種合作,迫使人們改變思維方式,從鎮壓叛亂轉變為針對同級對手的消耗性高強度戰爭。

國會必須資助一支擁有足夠數量的水面艦艇、潛艇和海上運輸工具的海軍,以遏制中共的侵略,並安撫盟友。美國海軍必須確保自己擁有一支能夠在與中共的消耗戰中承受損失的力量。很明顯,美國海軍的造船能力無法彌補美國在與中共的戰爭中所遭受的損失。

空軍和印太司令部應該在戰區及其外圍擴大打擊力量。國會要與政府合作,以確保空軍有足夠的人員與中共打消耗戰。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必須為印太地區的一系列任務做好准備,包括兩棲、反水面戰和深度打擊任務,這些任務與過去20年的反叛亂任務相距甚遠。

在核領域,拜登政府決定退役B83-1核炸彈,並在10月公布的《核態勢評估報告》中宣布,放棄從海上發射核巡航導彈(SLCM-N),國會必須逆轉這一決定。國會和行政當局致力於繼續推進三位一體和核指揮、控制和通信能力的(NC3)現代化。

第四,關於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國會必須保證美國對盟友承諾的可信度,並在更大範圍的威懾方面保持堅定的態度。美國必須改變與台灣的關係,以反映台灣作為美國盟友的歷史、它在軍事和情報方面的作用,以及台灣在對抗中共的鬥爭中,在經濟和意識形態方面的重要性。國會高級官員訪問台灣應該成為慣例,與此同時,國會應該接待台灣官員,允許台灣總統蔡英文在聯席會議上發表講話。

共和黨控制的國會為國會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機會,可以在應對中共威脅方面發揮領導作用,並確保未來兩年不會犯過去兩年那樣的錯誤,在與中共威脅的鬥爭中失策。在未來兩年的窗口期,國會必須帶頭對抗中共,直到2024年的選舉標志著總統的回歸,總統將與國會合作,擊敗來自中共的威脅。

作者簡介:

布拉德利‧塞耶爾(Bradley A. Thayer)是《理解中國威脅》(Understanding the China Threat)一書的合著者、美國安全政策中心中國政策主任。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