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變異株或取代BA.5成新主流
【大紀元2022年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袁世鋼台灣台北導)Omicron病毒持續變異備受關注,其中,台灣已驗出3例BF.7境外移入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13日表示,目前國際關注可能取代BA.5變異株者,包括BF.7、BA.2.75及XBB,目前無法排除可能性也無法精確預測,將持續監測及觀察。
Omicron變種病毒持續變種,中國內蒙古近日首度檢出BA.5病毒分支BF.7,傳播力可能更強。指揮中心12日表示,國內已驗出3例BF.7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荷蘭、法國、美國,目前尚未檢出本土病例 。
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BF.7不只會進到台灣,也會進入世界各國。但目前對BF.7變異株的相關特性、確診數字及資料都不是很完全,仍待資料更完整時再向外界報告;以歐洲狀況來說,確實有一波BF.7疫情再起,至於會有多嚴重、是否會變成全球主流病毒株仍有待觀察。
羅一鈞指出,國際關注可能會取代BA.5的病毒株,不只BF.7,還有BA.2.75以及最近在新加坡流行的XBB,目前看來,無法排除任何可能性,也沒有專家能精準預測未來會由哪個病毒株占多數,須持續監測與觀察。
邊境開放後 合併感染將是下一課題
秋冬是流感好發季節,今年世界各地流感疫情皆有提前報到的跡象。醫師示警,2022年將會是「流感大年」,應謹慎預防傳染病的演變。
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13日表示,澳洲流感不僅提前達到感染高峰,感染數較過去五年平均增加三成,中國南方部分省分也提前自6月進入流感好發期。
他表示,國內也有相同趨勢,過去8週(7月底到9月底)類流感門診人次,從兩萬一千多人次增加至三萬五千多人次,增長近七成,9月即出現A型流感個案,今年可能是流感大年。
解封之後將面對的是合併感染的治療對策,黃立民表示,呼吸道感染往往是病毒、細菌或黴菌一起來,高感染風險族群應多加注意病毒性與細菌性肺炎併發症問題。
黃立民提醒,除了慢性疾病族、菸槍族以及慢性肺病陽過族外,常出入高風險飛沫傳染場合的年長者外出族也要注意,主動與醫師討論疫苗施打,以健康度過關鍵的秋冬流感大年。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監測社區發現,多種呼吸道病毒正在流行,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肺炎鏈球菌。
據疾管署統計監測情況,截至13日止,據疾管署實驗室的傳染病自動通報系統的監測資料,前幾週通報80幾例,上週通報184例;呼吸道融合病毒部分,近四週陽性檢體呈現上升現象,37~40週陽性件數分別為12、49、88、118件;肺炎鏈球菌最近一週為65例。
放寬確診死亡24小時內火化 徐國勇:與指揮中心研議
台灣邊境管制13日正式開放,立委鄭麗文在內政委員會質詢時關切,確診者24小時須火化的規定是否同時取消。對此,內政部長徐國勇表示,會再與疾管屬署商量,研議如何放寬相關規定。
鄭麗文表示,6月曾發生「火化之亂」,對於24小時內一定要火化的規定,當時就被批評為不人道、不盡人情,不僅違反台灣的風俗民情,全世界也都沒有看到這樣的規定,隨著13日邊境正式開放,現在是否會修正此規定;很多過去在疫情期間內政部主管的特殊規定或限制,不能認為這些限制會理所當然的解除,應明確向民眾說明。
對此,徐國勇回應,目前正與疾管署研議。他強調,此規定當時為Delta變異株流行期間,致死率高達5%,所以大家都很謹慎,現在流行的主要為Omicron變異株,內政部會再與疾管署商量,研議如何放寬,他無法單方面同意。
疾管署2020年1月15日將武漢肺炎(中共肺炎,COVID-19)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規定確診個案死亡24小時內必須通報當地主管機關,醫院確定往生者為確診個案時,必須包裹兩層屍袋,不可再解開,希望能盡速火化或經衛生機關報准後深埋,但未要求須在24小時內完成;不過,實務上因遺體存放空間有限,大多在24小時內火化,引發爭議。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