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消基會抽驗市售18件豬肉產品 近三成標示不合格
【大紀元2022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產品自2021年起開放進口,消基會於去年8、9月間針對市售18件豬肉產品進行抽驗,結果都未驗出,但仍有6件標示不合格,不合格率近三成,依法最高可裁處新台幣300萬元罰鍰,消基會提醒,消費者應挑選國產豬肉及標示合格產品。
政府去年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為乙型受體素類動物用藥的一種)豬肉產品進口,據政府公開資料,去年1到10月,美國進口豬肉達1800公噸,其他包括豬肝、豬腎、豬其他可食用部分也超過2千公噸,但在市面上仍找不到標示產地為「美國」豬肉。
為維護消費者健康,消基會進行市售豬肉產品乙型受體素類動物用藥殘留量調查測試,在去年9至10月期間,在北北桃等六都城市,抽樣18件市售豬肉產品進行調查,於11日公布結果,消基會發行人胡峰賓表示,18件樣品均未檢出萊克多巴胺,但有5件未標示產地、1件未標示廠商資料,皆不符《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
消基會發行人胡峰賓表示,這6件產品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2條規定,依該法得處3萬以上、300萬以下罰鍰,建議消費者挑選符合標示規定的產品,而目前國內養豬禁止使用萊克多巴胺,故建議民眾多選擇國產豬肉,並多方比較產品來源,挑選不含萊劑的肉品。
消基會建議,民眾應挑選標示符合《包裝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的產品,應在含有微量萊克多巴胺殘留但符合國內限量標準者,無法由產品標示判斷,建議消費者多方比較產品來源,以挑選不含萊劑的肉品。
責任編輯:呂美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