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木:從最新科學測試看辯證唯物主義之謬

人氣 338

【大紀元2021年09月05日訊】

 【摘要】

最新的實驗測試表明,客觀現實不存在。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有獨立於心靈或精神的客觀實在性。如此,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石與實驗結果相悖,因此被科學實驗證明為謬。但為了便於讀者的直觀理解,本文主體從討論時間的相對性切入,因為讀者們大多對此耳熟能詳,拜科普文獻汗牛充棟故。藉此說明,任何一種相對性的量,都無法作為存在論(ontology)的基石。客觀現實既然不存在,那麼基於客觀現實的唯物主義,就是錯的。

【引言】

作為頂級科學期刊《科學》子刊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於2019年9月發表了一篇石破天驚的論文,題為「關於局域觀測者的獨立性的實驗測試」[參1]。實驗結果表明,「量子理論當以依賴於觀測者的方式來詮釋」(見[參1]摘要的末尾子句)。對於這篇論文的科普文章,可見於[參2]。不僅如此,另一個頂級科學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物理》,於2020年8月,發表了一篇新聞稿「事實是相對的」[參3]。這些文章的理論源頭,可以追溯到Carlo Rovelli寫於1996年的[參4]。基於熟知的量子力學結論:針對一系列的事件,不同觀測者可以得出不同的觀測結果,Rovelli作了假設:「量子力學是完備的描述物理系統相對於其他物理系統的理論。」順便一提,《外交政策》2019年度評選10年內對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百人[參5]。物理學家有二人入圍:一是霍金、二是Rovelli。以上學術文章的行文有點拗口,以要言之,就是:現實不是客觀的。

而眾所周知,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能被感官所感知的物質世界,具有獨立於心靈或精神的客觀實在性」(「the material world, perceptible to the senses, has objective reality independent of mind or spirit.」見大不列顛百科[參6])。行文至此,業以表明,辯證唯物主義與實驗結果矛盾。但接下來,本文將先討論時間的相對性,並最終轉換到物質世界的相對性。

【時間相對性】

早在一百多年前,早於狹義相對論,甚至是在狹義相對論甫提出未久,人們普遍認同牛頓的時間觀:時間是個絕對的、客觀的背景。所有物理系統都必須符合這同一速率的時間。但現在,不少讀者對時間的相對性一定耳熟能詳。例如電影Interstellar[7]所描述的,黑洞附件的時間變得很慢。

既然各人各地的時間速率都不同,借用政治學的詞語,時間是完全民主化的。而集中,沒有意義。有人可能會質疑:但我們的對錶,確實有意義呀?其解釋是這樣:如果計時工具的時間誤差遠大於相對論效應所造成的,那麼對錶有意義。但如果計時工具的精度足夠高,我們可以忽略此項誤差,於是,我們就可以說,對錶,或對時間的「民主集中」化,毫無意義,因為沒有一個客觀共享的時間可言。對此有一個實際例子是:全球定位系統(GPS)。定位,需要計算當事人和幾個衛星的間距。而距離,是通過時間間隔來換算的。如果定時有誤,那麼定位精度不堪實用矣。根據廣義相對論,位於地表的當事人的鐘錶走得慢,而位於太空的衛星上的鐘錶走得快。所以,必須修正廣義相對論所導致的時間偏差[參8]。試問,對那些衛星和地表的時間,來一個「集中化」,有意義嗎?沒有!那種思維,還執著於客觀、公有的時間這個錯誤的直覺。

回顧歷史,人們的錯誤直覺有,1)地是平的。2)地心說,即:地球是宇宙中心,因為太陽、月亮等等星球顯然在圍著地球轉。以時間為絕對、客觀,就像地心說一般。現在讓我們來假設有個「唯時間主義」,所謂:1)時間有獨立於物質或精神的客觀實在性;2)其它萬事萬物,都由時間構成。這個「唯時間主義」成立嗎?不成立。先不論(2),因為不易簡潔地駁斥。關鍵的謬誤在於(1),因為時間不是個客觀的、絕對的背景,所以這和「時間有獨立於物質或精神的客觀實在性」矛盾。時間只有相對的意義,如何能做哲學上的存在論(ontology)的基石?

【結語:物質世界的相對性】

最後,讓我們切換到「現實」。現實,包括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後者本非客觀,所以本文不贅。本文主旨在於前者,現在的實驗結果表明,物質世界,也不是客觀的。所以,物質世界,類似於時間,不是絕對的、客觀的。執著於有客觀的物質,如同執著於地心說這個虛假的直覺。

再次強調,認為「物質世界有獨立於心靈或精神的客觀實在性」的唯物主義,和科學實驗相悖,所以在科學上斬釘截鐵,是錯的。而作為比較,諸如:鬼、神、超能力,等現象,科學並不能證實,亦不能證偽。有的,是一些間接的肯定性實驗證據。呵呵,諸位看官沒想到吧?被罵成「迷信」的,反而不能證偽。恰恰是唯物主義本身,由於它的客觀實在性這塊基石,現在被證偽了。

另外有一種為唯物主義辯護的方案是:乾脆推翻定域性,因為仔細看去,那個實驗[參1]假設了定域性。好。要是定域性被推翻,那麼科學所必須依賴的方法論:還原論(reductionism)就不能成辦了。所謂還原論,是將所研究的對象分割開來,忽略或近似由外部體系對所研究對象造成的影響。這種近似之一,例如「平均場近似」,就是只計入外界影響的平均值。要是定域性被推翻,那麼還原論玩完。例如某甲唱言,神對某事具有影響力。但科學無法為了排除「神」的影響力而將此事局限開來。於是,科學蒼白無力。

聊引攻心聯之下聯,作為結語: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參考文獻】
[1]Experimental test of local observer independence

[2]Objective Reality May Not Exist, Quantum Experiment Suggests

[3]Facts are relative

[4]C. Rovelli, Relational quantum mechanics
全文:
科普:

[5]A Decade of Global Thinkers, Foreign Policy 2019,

[6]Dialectical materialism

[7]電影Interstellar(大陸譯:《星際穿越》,香港譯《星際啟示錄》,台灣譯《星際效應》)

[8]Einstein’s Relativity and Everyday Life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時事評述】對唯物辯證法的反思與批判
霍金香港演講爆滿 稱宇宙膨脹再次加速
吳英成:淺談辯證唯物主義的缺陷及調整意見
唯物辯證法:共產運動蠱惑人的核心工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