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打何種疫苗 靜脈曲張潛藏五倍血栓風險
【大紀元2021年09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桃園市的曾先生與新北市的徐阿姨,幾十年靜脈曲張未曾接受治療,雖外觀鼓突難看,卻也不痛不癢、和平共處 ; 未料近期接受Moderna疫苗注射,分別於注射後8天及30天,原本鼓突靜脈曲張血管,開始出現紅、腫、痛硬塊,範圍逐漸擴大且不良於行。經中壢天晟醫院靜脈曲張中心林哲安醫師診療後,發現兩位患者均屬慢性靜脈曲張所併發淺層血栓靜脈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所幸並未擴散惡化為深部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
林哲安給予口服抗凝血藥物緩解症狀後,進行根除性靜脈曲張微創手術:同時閉合主軸隱靜脈、廓清分支靜脈曲張血管及血塊。兩位病患術後復原良好,腫痛症狀不僅大幅緩解,行動也恢復自如。
根據統計分析:靜脈曲張患者併發血栓機率是一般人的五倍以上!跟有沒有接種疫苗?施打何種疫苗沒有顯著關聯性!AZ疫苗所導致的血栓,主因為自體免疫問題,產生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和一般在臨床上看到的血栓是不盡相同。臨床上併發血栓的機轉為三大要素:
1. 血液滯留鬱積:就靜脈曲張患者而言,靜脈血管收縮功能退化,靜脈血液無法對抗地心引力、順利回流心臟進行代謝。再者,扭曲變形、蜿蜒纏繞的靜脈曲張血管,更違反流體力學、阻礙血液回流,長期滯留鬱積於下肢。
2. 血管內皮受損:靜脈曲張血管長期承受超過正常生理靜脈壓力,血管扭曲變形、血管內皮往往受損而慢性發炎,外觀常呈現白色膨大、瘤狀鼓突憩室。
3. 血液濃稠、過度凝固:當靜脈曲張患者因:水分攝取不足、感染、癌症、接種疫苗後身體處於發炎狀態……等,導致血液濃稠、過度凝固,更易生成血栓。因此靜脈曲張患者,常在炎熱的夏天併發血栓靜脈炎。
靜脈曲張患者搭乘長途飛機(經濟艙症候群)、長距離開車旅遊、長時間久坐不動、熬夜、頻繁泡溫泉、甚至攀爬百岳高山(揹負重物、高山氧氣∕水蒸氣稀薄易脫水),都會促進靜脈血栓生成。建議尚未治療前,靜脈曲張患者要多補充水分、規律活動、穿著醫療級彈性襪預防血栓生成。
最新靜脈曲張治療,均採用微創針孔、局部麻醉、門診手術方式(不需住院更可降低潛在疫情風險)進行。有別於傳統大隱靜脈剝除手術,微創手術以「血管腔內雷射∕射頻∕靜脈膠」方式閉合主軸隱靜脈,針對小腿分支靜脈曲張血管則可以「微創靜脈曲張摘除術」或「注射硬化劑」在一次手術同時治療。倘若只單獨施行主軸隱靜脈閉合術、不同時治療小腿分支靜脈曲張,術後不僅恢復慢、復發率高,更容易併發血栓靜脈炎!且有近五成的病人仍需再次治療!
對已併發血栓靜脈炎患者而言,雖然抗凝血藥物能緩解症狀,但若持續疼痛且不良於行,則同樣可以局部麻醉、微創治療方式閉合主軸隱靜脈、廓清分支靜脈曲張血管及血塊,不僅清除病灶且復原迅速。然而,已併發血栓患者則不適合注射硬化劑及靜脈膠閉合,因為這兩種注射針劑均會提高血栓靜脈炎之風險!
林哲安呼籲:靜脈曲張為慢性、持續惡化的血管疾病,當病程尚未進展至嚴重不可逆程度(如:皮膚色素沉著、脂性硬化萎縮……等),應及早接受治療,避免靜脈曲張嚴重併發症(如:血栓靜脈炎、深部靜脈栓塞、肺栓塞)。即使尚未治療前,建議病友也要多補充水分、規律活動、穿著醫療級彈性襪預防血栓生成。◇
責任編輯: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