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9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袁世鋼台北報導)經濟部宣稱要提升領取數位五倍劵比率,並設定達到20%的目標,但民眾黨立委高虹安指出,政府去年推動三倍券數位化的成績並不理想,綁定人數只有7.6%,與原本預期的36%相差甚遠,且今年實體券相關預算也較去年多出三千餘萬元,呼籲政府「精準振興」。
高虹安認為,雖然推動數位券是正確的政策,但從第四次追加振興預算案中發現,在「實體券超商配送、郵局配送服務費、物流費、保管費及警力戒護等」部分,五倍券的預算2億5,200萬元,比三倍劵的2億1,971萬8千元多出3,228萬2千元,似乎與政府要達到提升數位化的目標相互矛盾,呼籲政府說明清楚,並列出增加項目的費用清單。
究其原因,高虹安推測,除了消費者尚未養成使用數位錢包的習慣外,小商家也不習慣行動支付或電子支付、不清楚數位錢包的運作跟操作方式。雖然經濟部規劃以補助電子支付手續費的方式,鼓勵「好食券」攤商使用數位工具,但仍有民眾反映,這對傳統小攤商來說並不划算。
對於各部會加碼振興券的通病,民眾黨立委張其祿指出,首先是集中特定行業的問題,且多數民眾鮮少投入服務性消費;其次,也有高度集中在大型、連鎖商家的現象,小型自營業者難以受惠;第三,各加碼振興券實際效益不明,缺乏嚴謹的統計分析結果;最後,有商家礙於數位支付手續費問題而降低使用意願,使紙本券成本居高不下。
以藝FUN券為例,去年文創產業衰退前五名分別是電影、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音樂及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出版業,但去年的藝FUN券有85%都是用於購買實體物品或看電影,僅不到15%被用在欣賞覽或表演藝術,重點在於疫情趨緩時,民眾會去看電影,但個人或小型工作室的展覽、表演藝術,卻無法像電影延後上映。◇
責任編輯:林勤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