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科技新聞

宜居行星新目標:迷你海王星

潛在的宜居行星K2-18B的藝術假想圖。(ESA/HUBBLE/M. KORNMESSER)

【大紀元2021年09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笛睿編譯報導)一份新研究提出,有一類其表面富含液態水、濃厚的大氣層里富含氫氣的系外行星很可能存在生命。這類行星的質量、體積都是地球的好幾倍,較容易被觀測發現。在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中,它們的數量比類似地球這樣的行星多得多。研究認為按照這樣的目標探索,將增加找到外星生命的幾率。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英國劍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馬杜蘇丹(Nikku Madhusudhan)說:「在此之前一說起宜居的系外行星,人們就認為是在說地球2.0這樣的行星,都會想象它有著地球一樣的大氣、像地球一樣有岩石構成的陸地,在合適的軌道上繞著恆星旋轉,才能維持表面存在液態水。這已經成為我們尋找宜居系外行星的觀念。」

但是這份研究提出,有一類行星,體積大約是地球的2~3倍、質量可達地球的10倍,也很可能存在生命。這類行星就像小顆的海王星。雖然太陽系裡面沒有這樣的行星,但是目前的探測顯示,這類行星在其它恆星系統裡面很常見。

馬杜蘇丹說:「地球海洋裡面非常極端的條件下都存在生命,這些行星上很可能有類似的環境。122攝氏度、1000巴(bar)的壓力,這大概是地球上生命可以存活的極限條件。只要溫度和壓力低於這些臨界值,我們認為很可能存在類似的生命。」

這份研究提出,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那麼很多恆星系裡面「宜居帶」的範圍,將比現在以類地行星為目標所設定的「宜居帶」的範圍大得多。

研究列舉了至少兩類情況,都可能存在生命。一類是同步自轉行星的黑暗面。同步自轉的行星自轉一周的時間和繞行其宿主恆星一周的時間相等,因此它的一面固定對著它的恆星,這一面永遠是白天,而另一面則永遠是黑夜。在這種行星的黑暗面,有可能存在生命。

另一類是軌道距離宿主恆星較遠的行星。在有些情況下,這些行星可能是游離狀態,即並不固定繞行任何宿主恆星。這些行星表面雖然溫度較低,但是這份研究認為,它們富含氫氣的大氣所產生的熱量,有可能支持一些不需要陽光的生命。

這份研究說,這類行星體積巨大、大氣層濃厚,這兩個特點讓它們很容易被現有設計用於尋找外星生命的望遠鏡探測到。

這份研究8月26日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責任編輯:朱涵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