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補充面臨壓力 大陸11家銀行評級被下調
【大紀元2021年09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大陸今年以來已經有16家銀行的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出現調整,其中有11家評級下調,被下調的銀行主體均為中小銀行,其中以農商行為主。還有3家銀行的主體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調至負面。而去年同期,評級或展望被下調的銀行共有6家。
據《證券時報》9月10日報導,這11家評級被下調的銀行均為中小銀行,其中以農商行為主,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北方的遼寧、吉林、山西和河南等地。包括盛京銀行、大連農商行、葫蘆島銀行、吉林環城農商行、吉林延邊農商行、貴州甕安農商行、河南新鄭農商行、阜新銀行、山西長子農商行、山西平遙農商行和山西榆次農商行。
有評級機構人士表示,農商行作為發債主體,其抗風險能力更弱,資質更差,問題更多,因而往往也成為評級下調的主要對象。
另外,四川天府銀行、貴州花溪農商行、廣州農商行等3家銀行的主體信用評級展望被從穩定調至負面。不過,中誠信目前已將廣州農商行的信用評級再度調為穩定。
報導表示,此次被下調的銀行大多面臨著資本補充的壓力,其資本充足率均較去年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貸款行業及客戶集中度高、信貸資產質量下滑等問題也屢見不鮮。
報導引述市場人士的分析說,當前多數中小銀行本身就存在資本充足率不足的問題,評級遭遇下調後,通過債權、股權方式補充資本難度就更大了。
有評級機構高管人士表示:在當前經濟下行、同業競爭加劇和資管新規實施等多重因素之下,銀行整體面臨的吸存壓力普遍較大,「中小銀行由於品牌影響力和業務資質影響,存款壓力會更大。」
評論人士文小剛對大紀元分析說,中小銀行評級下調反映了大陸經濟的形勢。因為這些地方中小銀行的客戶主要是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從大銀行那裡貸款困難。中小企業體量小,抵抗風險的能力弱,很容易受到經濟大環境的衝擊。現在大陸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瘟疫捲土重來,勞動力成本也在上漲,這些不利因素都對中小企業造成重大衝擊。而由於消費市場疲弱,企業不能將這些上漲的成本傳導到下游的市場,只能硬抗,使得企業不堪重負,資金鏈受壓,沒有錢歸還貸款,銀行貸款收不回來,再加上經濟下行,民眾手裡沒錢,銀行存款減少,銀行持續失血,如果經濟不見好轉,銀行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金融是經濟的潤滑劑,潤滑劑少了,經濟就運轉不起來了。
中共央行日前發布的《2021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表示最近2年沒有儲蓄行為,2成受訪者稱無法應對意外支出。
而中共國家統計局9月9日發布的8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顯示,PPI同比上漲9.5%,漲幅進一步擴大並創下13年來新高;從CPI來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8%。PPI與CPI剪刀差達到8.7個百分點,再創數據以來新高。
對此,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從結構上分析可以發現,PPI向CPI傳導不暢,下階段,原材料價格上漲、價格傳導不暢仍將對企業形成衝擊。
責任編輯: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