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台美攜手合作,共同對瀕危物種翻車魨(俗稱「曼波魚」)進行觀測研究。農委會水試所24日公布研究結果,發現曼波魚最遠可從台灣東部外海,到中南太平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附近外海,直線距離長達6,952公里,甚至還發現花紋翻車魨待在海水面的時間較少,主要偏好棲息於深度100公尺以下的水域。
農委會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與美國夏威夷大學攜手合作,針對翻車魨進行觀測研究,歷經5年執行「翻車魨標識放流研究計畫」,運用衛星遙感紀錄技術解析翻車魨的族群分布與生態習性,完成全球首度的花紋翻車魨跨赤道觀測紀錄。
根據本次觀測研究顯示,花紋翻車魨的偏好棲息溫度較翻車魨高,有明顯的日夜垂直移動現象,且棲息深度與溫度也因受海水水溫與跟洋流方向影響,而有不同的分布情形。從標識放流研究顯示,花紋翻車魨待在海水面的時間較少,主要偏好棲息於深度100公尺以下之水域。
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江偉全表示,目前以花紋翻車魨標識放流成果最為具體;標識器最遠在太平洋西南部的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附近海域發現,已脫離魚體並回傳訊息,漂泊近7,200公里;另標識器上記錄的資料高達700萬筆,包括溫度、深度與位置、光照度等訊息,創下了漁業科學在單一翻車魨所蒐集的資料量。
農委會水試所長陳君如表示,曼波魚為大洋洄游性魚類,經常跨越不同國家的經濟海域,族群結構經常混合難以釐清,透過跨國合作的標識放流試驗研究可進行魚種族群移動與行為特徵解析,提供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所欠缺的生態訊息,另外,過往每年翻車魨科魚種數量約在300至600公噸間,但因翻車魨科魚數量降至200公噸以下,使得近年的漁業統計年報,已將翻車魨科漁歸類為其他魚種。
陳君如說,台灣以花蓮縣的曼波魚獲數量最多,進行這項研究,也是基於保護海洋生態資源及翻車魨的永續利用,2016年就已啟動調查工作,藉由瞭解翻車魨移動和棲息地的海洋環境,提供漁業科學家參考,以有效進行漁業管理。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