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常懷仁台灣台北報導)青少年自殺、自傷人數,有逐年攀升的趨勢。立委邱志偉24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教育部應重新檢討現行的三級預防輔導機制,強化校園輔導安全網的量能;立委許智傑則認為,當前網路酸民越來越多,建議可用過去標榜的哲學觀、人生觀,來強化心理素質。
根據監察院提出的「青少年自殺防治策略及作為等情案」調查報告指出, 15至24歲的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截至2020年已有1萬659人輕生,自傷人數多達8,625人次,相較於2016年輕生人數多了2.5倍,自傷人數則多了8倍。
監察委員認為,學生自殺雖難以歸因於單一原因,但經過分析後發現,「憂鬱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為主因,而防治自殺的前線則遇到人力不足、學生或家長抗拒介入、輔導老師的負擔過重、家庭環境等困境,且調查發現私立學校在輔導人手方面特別缺乏,且資料指出自殺個案近七成並未與校內輔導人員接觸過。
現行校園的三級輔導機制,第一級是發展性輔導、第二級是介入性輔導、第三級是處遇性輔導,發展性輔導針對一般學生由導師等人負責,介入性輔導需要個別化的輔導方案,處遇性輔導需引進心理治療、社會工作、家庭輔導等各類專業服務。
邱志偉認為,中央主管機關應加強督導能量,要求各縣市政府確保專輔人員自助條例有無具體落實,並做好管理措施,透過輔諮中心的相關辦法,讓輔諮危機處理明確化,清楚定位每個角色的工作範疇才能避免行政凌駕專業,另外教育部應增加每年補助地方輔諮人員運作的預算,有錢才有人做輔導工作協助學子。
許智傑建議,由於時代的變遷,外在環境的變化,導致網路酸民越來越多,而學生也承受更多壓力,強化心理輔導人員是當務之急,而且必須強化心理素質,避免學生因為外界酸民的刺激導致自殺念頭的產生,可以用以前標榜的哲學觀、人生觀來強化心理素質。
根據《學生輔導法》規定大專院校諮輔師生比為1比1,200,立委羅美玲表示,臺大師生比為1比779,臺大還是發生自殺案件,顯示師生比依舊不足,另外根據資料有大學未達標,甚至有掛零的,之前的外籍生自殺案例,有些申請了卻等一個月,而且輔導人員薪資低,流動率高,導致孩子跟輔導老師之間有信賴度的問題。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戴淑芬強調,三級輔導重要的是發展性輔導,班級導師、教育人員等人員都有輔導之責,因此如何落實初級輔導是重要目標,並推動自殺防治守門人機制,讓教育人員、社群民眾等能夠察覺身邊需要輔導的個案並讓老師協助,另外也會持續努力去提升輔導人員的薪資、福利待遇。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