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8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美國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最新一期「中國簡報」的文章指出,中共官方喉舌「新華社」的策略,除了「廣告宣傳」外,還在另闢蹊徑進行大外宣。那就是與英語網絡媒體建立商業合作關係,在聲譽良好且據稱是客觀的新聞的旗幟下掩蓋其材料來源。這些做法更為微妙,也可能更有效。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該篇文章的作者多森(John Dotson)今年4月在第一篇文章中,曾探討「新華社」和其它中共國有媒體,多年來在美國主流英文報紙上投放乍一看就像主報的新聞和社論的付費插頁「廣告」,如新華社通常使用「中國觀察」(China Watch)、「中國焦點」(China Focus)為標籤進行廣告宣傳。
多森在8月17日發表的第二篇文章中表示,除了借用海外報刊登新聞「廣告」,新華社還採取了更大膽的措施,與外國新聞機構(例如路透社)和在線新聞傳播機構(例如微軟的MSN)建立更廣泛的業務關係,通常以可能逃避常規新聞消費者注意的微妙方式,來宣傳中共的敘事。
微軟MSN在線新聞案例
文章研究了MSN和路透社兩家案例。微軟在中國的商業歷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初,它與中國政府的友好關係體現在該公司的搜索引擎必應(Bing)和網絡門戶LinkedIn繼續在中國運營(儘管是經過審查的版本),當時其它外國信息技術公司競爭對手已受阻或被迫退出中國市場。
多森說,儘管這種友好關係受到公眾關注,微軟和蘋果等外國科技公司在適應中國政府政策方面面臨爭議,它們與中國國家宣傳機構的業務聯繫「卻遠沒有受到關注」。在備註欄,他例舉了中共《人民日報》網今年3月9日一篇警告台灣「分裂主義」活動的文章截圖,英文文章上方指向多個社交媒體平台的連結,除了新浪網外,Apple News的標誌清晰可見。
多森表示,微軟的新聞聚合服務MSN已成為重新包裝新華網內容的重要門戶,例如關於美中「貿易戰」和西藏問題等,文章來源就是一個小號新華社標誌。
更複雜的情況是「兩次託管」。多森舉了今年4月的一個例子,MSN平台上有篇講中國在台灣周邊軍事演習的文章稱,「台獨分子堅持發表挑釁言論和舉行演習」,美國「對『台獨』勢力表示支持」。結果,「台灣分裂分子和美國讓中國大陸和解放軍別無選擇,只能加強戰備」。
該文標題上方註為《馬尼拉時報》,下方一個字號較小的印刷體標識為《環球時報》。黨的喉舌《環球》才是該文的真正原始來源。
多森把這種現象比喻為「宣傳洗白」(propaganda laundering)。即新華社的材料先放出來——甭管是通過廣告宣傳、免費出版權還是其它激勵措施——然後通過MSN這種在線發行服務,作為名義上的客觀材料重新出現。
微軟的MSN暫時未回應大紀元記者的置評請求。
多層次商業關係的兩個目的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5月11日的聲明中宣稱:「任何人都不能因為新華社等中國媒體來自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剝奪其交流與合作的權利。僅憑這一點就指責新華社與其它機構進行交流與合作,是某種意識形態上的偏見和政治歧視」。
但多森指出,「新華社」的作用與民主國家名義上的類似機構,如英國的BBC、德國的「德國之聲」或台灣的「中央通訊社」不是一回事。新華社是中共執政黨的官方喉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一貫強調「新聞事業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具有「引導輿論的重要任務」,在國外必須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敘事、「講好中國故事」。
最後,多森直言,中共及其控制下的官媒尋求與英文網絡的日益複雜、多層次的商業關係有兩個目的:第一,通過將新華宣傳材料重新包裝在另一個值得信賴的機構名下,以尋求更廣泛的傳播和更高的接受度;其次,將外國新聞媒體納入有利可圖的關係,將迫使編輯路線逐漸轉變為更適合中共的敘事。
這其中第一個目標正在實現,第二個目標是否實現將取決於所涉及的公司。
這篇文章的作者多森是詹姆斯敦基金會前編輯。 他目前擔任全球台灣研究所副所長。作者在本文中表達的是他自己的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全文可觀看新聞連結:。◇
責任編輯: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