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智庫研討會:應全方位推進台加關係
【大紀元2021年08月19日訊】(大紀元渥太華記者站報導)「加拿大全球事務研究所」(CGAI)8月17日舉辦研討會,多位專家從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建立更緊密台加經濟關係、維護台灣及印太安全等問題上進行了深入討論。
台北駐加拿大經濟文化代表處陳文儀代表在開場致詞中提醒各界,唯有在自由、開放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下,國際社會才能有效應對各項危機,絕不能遺漏任何一個國家,而台灣則是加拿大乃至全世界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他表示,台灣在抗疫、成功反擊敵對國家假訊息攻勢、維護區域安全、氣候變遷、資通安全、全球供應鏈、跨國犯罪、航空安全等方面的成績說明,與加拿大等理念相近的國家共同合作方能有效應對嚴峻挑戰,這也意味著台加兩國不僅要加強雙邊合作,更要將相關合作延伸至國際多邊範圍。他感謝加拿大跨黨派支持台灣參與WHA、ICAO等國際組織。
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挑戰和機遇
前聯邦自然資源部助理副部長暨渥太華大學教授瑪格麗特‧麥奎格-約翰斯頓(Margaret McCuaig-Johnston)表示,目前中(共)國與聯合國所轄各組織已簽署30個了解備忘錄,並在數十個重要國際組織中擔任具影響力的高階職務,中共主要目的之一即是將台灣排除在成員資格之外,而這些組織也將中共地緣政治利益視為其重要議題,實在令人擔憂。
她建議,國際社會應一致確保台灣參與各國際組織,關鍵是理念相近的國家必須提出具體戰略,例如,加拿大政府可以在出席台灣未參與的國際會議前後向台灣代表進行簡報,亦可在會議上協助傳達台灣的經驗或觀點,同時透過外交途徑改革國際組織的內部管理,進而協助台灣取得成員資格。
渥太華大學教授斯科特‧西蒙(Scott Simon)建議,加拿大可以表明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機構,而非成為會員國;加拿大可以利用國際民航組織(ICAO)總部設在其境內之便,透過外交途徑適當地向其它成員國表達支持台灣的立場;加拿大運輸部長可以公開在ICAO中明確表態支持台灣,同時在幕後協助台灣尋求參與ICAO的可行方案,此舉也有助加拿大釐清與中(共)國的關係。
台加應建立更緊密經濟關係
關於如何建立更緊密的台加經濟關係的論壇由多倫多大學蒙克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迪安娜‧霍頓(Deanna Horton)負責主持,加拿大亞太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司徒凡(Hugh Stephens、加國前駐台代表)、哈帕前總理外交政策顧問暨卡爾頓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梅雷迪思‧莉莉(Meredith Lilly)、埃里克‧米勒(Eric Miller)等人參與討論。
談到加拿大應如何提升與台灣經貿及投資關係,尤其是著眼台灣在半導體產業及數位經濟等領域的優勢地位。米勒認為,台加商業合作極具潛力:
例如台灣在數字產品軟件零件代工享有優勢,加國則善於強化硬件設備,雙方確有互補潛力;在能源產業上,加國北陸電力公司在台灣大量投資風力發電,加國也出口煤、森林產品等原物料至台灣;而台灣頂尖的自行車產業,正是未來加國計劃致力發展的領域;半導體產業部分,與許多其它國家一樣,加國正致力分散供應來源,並建立自主產製能力,應積極尋求台積電或相關企業建立未來長期合作關係。
他認為,近來影響台加政治關係之大環境已有所轉變,並為兩國合作注入新動力,加國大選後的新政府應積極尋求強化與台灣在半導體與投資等方面的合作機會,這有助於洽簽FIPA,尤其加台兩國均為APEC成員,可通過該架構在數字經濟強化交流。
司徒凡認為,加拿大應審慎思考在發展數位經濟合作的模式與平台,並歡迎具有數位優勢的台灣參與。
莉莉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國際產業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戰略角色,各國均不樂見此關鍵性產業遭特定國家破壞或奪取,這也是台灣應受到國際支持之重要原因。
針對中共與台灣能否同時加入CPTPP的問題,莉莉認為,中共加入CPTPP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CPTPP乃高標準的自貿協定,對於包括財政紀律及知識產權保護等均有嚴格要求,中(共)國恐難接受。
司徒凡也認為,近來台加雙邊經貿互動漸增,雙方已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ADTA)、正準備開始洽談「投資促進暨保障協定」(FIPA),且雙邊貿易官員及企業交流互訪密切等,均顯示即便在「一中」架構下,台加經貿合作仍大有可為,尤其強化對台關係也等同支持以規則為基礎之國際秩序,這是美國所樂見者。
莉莉還表示,台灣與其它國家共同申請,可減少政治色彩,使成員國更聚焦於是否符合純粹基於經貿考量之入會標準,而非針對特定國家進行討論。
台灣及印太安全:台加合作的挑戰及機會
研討會第三場次主題為「台灣及印太安全:合作的挑戰及機會」(Taiwan and Indo-Pacific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on)由「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研究員克萊奧‧帕斯卡爾(Cleo Paskal)主持,《大熊貓的利爪》(Claws of the Panda: Beijing’s Campaign of Influence and Intimidation in Canada)作者暨《多倫多星報》前主管文達峰(Jonathan Manthorpe)及戴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前太平洋艦隊指揮官埃里克‧勒赫(Eric Lerhe)參與討論。
勒赫表示,近年來中(共)國在印太地區已構成一系列安全挑戰,儘管加拿大已逐漸將國防焦點自大西洋轉往印太,並協助聯合國執行制裁北韓行動及派遣軍艦航行南海,但加拿大所為遠遠不夠。
以阿富汗為例,由西方扶持之政權遭塔利班推翻後美國及北約盟軍已相繼撤出,如果台海戰爭爆發,加拿大是否有意願出兵保護台灣。埃里克‧勒赫對此表示,對加拿大而言,保護台灣兼具道德及戰略考量,中(共)國的最終目的不僅是取得台灣的統治權,而是通過突破民主國家串聯的第一島鏈,進而將其影響力延伸至南海、東海及太平洋島國。除美國之外,加拿大也須深刻思考該如何協助民主盟友,並儘其應有責任確保上述情形不會發生。
關於加拿大在太平洋地區之軍事部署,勒赫表示,加拿大目前在太平洋及大西洋兩側軍事部署出現嚴重失衡情形,在太平洋側僅有5艘巡防艦且無任何後勤補給船艦,隨著南海及東海局勢逐漸緊張,加國應儘快加強在太平洋軍事部署,尤其需提升加國潛艦數量。
文達峰表示,加國政府與台灣交往實無需自我設限,尤其在法律上並無任何限制。加拿大政府在拓展對台關係上仍有極大的進步空間,而提升加台關係也亦有助加拿大深化與其它印太民主國家的關係。
關於加拿大如何應對中(共)國的威脅,文達峰表示,加國安全情報機構早已深知中(共)國在加國境內的各項滲透行為,但加國政、商、學界均已受制中(共)國影響甚深,並沒有積極反制的措施。勒赫則認為,加國應參考澳洲做法,制定諸如《外國代理人法》等防治境外勢力影響法案。
責任編輯:岳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