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7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陶藝家葉佐燁說,放眼望去,陶瓷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藝術家就是生活家,回歸器物「用」的本質,碗、盤、杯子等器皿,看似質樸粗糙、卻帶有厚實的生命力之美,「你質樸、我憨厚」,當握住陶土的那一刻,人們已經被黏住、愛上了它!從3歲至90歲都可以玩陶。
「台灣工藝之家」(簡稱工藝之家)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推動之傑出工藝家認證機制,以此帶動民眾認識台灣工藝之美,「工藝之家」負有技藝傳承、創新及發揚之責任,並結合在地觀光旅遊資源,成為參觀藝術作品及學習體驗之場所,也是各縣市的工藝文化據點。
自2004年起歷經六屆評選,目前全台已有160多位工藝師通過認證,掛上「台灣工藝之家」的牌子,「竹塹古峰窯」創辦人葉佐燁也是其中之一,他深耕新竹地區陶藝文化不遺餘力,提倡「生活陶」,主張藝術家就是生活家,是將陶藝融入生活最徹底的人。
從就學到就業 註定與陶有緣
俗話說「姻緣天註定」,葉佐燁和陶藝的緣分何嘗不是如此,他於新竹高工畢業後,考上苗栗聯合工專陶瓷玻璃工程科,原本無意就讀,隔年重考,結果還是考上該校同一科系,他笑著說,或許天生註定就是要走陶藝這條路吧!
五、六十年代的技職教育很紮實,工業專科學校培養出的人才都是理論與實務兼具,進入職場很受歡迎,不過,當時工廠的老員工都很會調侃新人,看到年輕小伙子就說「大學生來了」,秤斤論兩、想看看他到底有啥本事,由於學校訓練的底子紮實,他不但很快就能上手,還表現得很傑出,讓前輩們不敢再說甚麼,轉而欣賞他。
葉佐燁在陶瓷工廠5年,從基層員工一直高升到研發中心主任,掌握了陶瓷的一貫作業流程。工廠的製程相當嚴謹,不容許任何瑕疵,高標準的品質要求讓他打下深厚的基礎。學校和工廠的經歷對他日後成立工作室,在個人的創作上有極大助益,葉佐燁認為,只有具備堅實的基礎,日後才能隨心所欲的發揮創作,即使遇到千變萬化的狀況也都難不倒,這才是真功夫。
陶瓷和生活密不可分,放眼望去,包括碗、盤、花器、咖啡杯等日常用品,及各種建築所需材料,還有馬桶、浴缸等衛浴設備,台灣的陶瓷工業於1992-93年達到頂峰,主要是因為建築業的蓬勃發展,帶動建築陶瓷和衛生陶瓷的需求大增,可惜好景不常,由於人力成本增加,許多產業外移或轉型等因素,到了2000年陶瓷產業開始下滑。
成立陶藝工作室 以教學為樂
受到產業外移影響,葉佐燁服務的公司也到泰國設立分公司,因為剛結婚須照顧家庭,不想離鄉背井,他興起自己創業,成立個人工作室的想法,將生活陶結合藝術創作,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1988年工作室成立,他以教學傳承陶藝文化並從事創作,在短期內即入選金陶獎與國立歷史博物館陶藝雙年展等殊榮。
葉佐燁說,「陶土塑造生命、創作豐富生活、作品滿足成就感」這三句話是他成立工作室,透過陶藝教學想帶給學生的真實感受。教學和學生互動是很開心的事,尤其是小朋友,想像空間無限大,手捏陶、捏出一隻恐龍,也很有意思,不過,如何吸引小朋友坐下來玩,就需要一點技巧和耐心引導,當大手握著小手一起拉坯,家長、孩子都好開心!
葉佐燁曾經和勞動部合作,承接「名師高徒」職訓計畫;也曾協助藝術系的大學生完成創作提案;而國中、小學也喜歡到古峰窯舉辦戶外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陶藝的製造過程;園區也結合附近的旅遊景點,接受個人或家庭式的預約,動手做、體驗玩陶樂趣,也接待旅遊團的參觀導覽……等。
葉佐燁說,不論專職培訓或玩樂性質,都能和不同的人接觸,從事互動教學是很開心的事,他樂在其中,耐心又幽默的指導方式,總能讓每個人都收穫滿滿、不虛此行。
葉佐燁說,將藝術融入生活,陶瓷是最典型的,透過理論講解、動手體驗,然後做出一個碗、盤或杯子,用它來盛裝食物,感覺特別有成就感,一期陶藝班教學結束後,來個聚餐聯誼,看著桌上形形色色的手作器皿,擺上食物、倒進飲料,老師和學員都很開心,熱熱鬧鬧的在臉書分享喜悅,葉老師的名聲遂不脛而走!
「竹塹古峰窯」位於新竹古奇峰風景區旁,是一設備齊全的陶藝教學文化園區,鄰近十八尖山、普天宮(關公大佛像)、青草湖、煙波大飯店、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等處景點。疫情限制了腳步,人們只能透過網路欣賞陶藝之美,葉佐燁說,疫情過後,歡迎大家來一趟知性之旅,到園區參觀、欣賞藝術作品、一起體驗玩陶的樂趣!
責任編輯: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