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科技新聞

新研究:火星地表存在超常數量放射性元素

NASA火星軌道飛行器拍攝到的火星表面的隕石撞擊坑。(NASA/JPL/University of Arizona)

【大紀元2021年07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笛睿編譯報導)7月底《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了三份研究,揭示了火星內部很多以前人們不知道的信息。研究發現,火星地殼層所含的核放射性元素高達以前所知的13~20倍。

洞察號(InSight)是2018年登陸火星的固定式探測器,耗資8.28億美元,位於火星赤道附近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洞察號上裝有一套敏感度很高的震波探測儀器。從2019年2月儀器開始運行起,洞察號一共記錄到了火星上700多次地震的數據。

這三份研究都是基於洞察號蒐集的數據最近分析得到的結果。研究發現原來火星地殼層輻射性比以前所知的強得多。這是最新一份再次證實火星地表具有大量核材料證據的研究。地殼是行星最外面的一層結構。

2015年一份研究提出證據顯示,火星地表所含放射性材料的比例遠大於火星的次地表層,由此推測這是火星上過去爆發過巨型的核爆炸導致的結果。

研究人員主要分析火星上的兩種地震波,一種是初級波(primary waves),另一種是次級波(secondary waves)。前者是地震發生後最先產生並快速傳播的震波,震蕩的方向與傳播的方向一致;後者傳播的速度慢一些,而且震蕩的方向與傳播的方向垂直,就像海浪一樣。

行星科學研究所(Planetary Science Institute)的巴爾塔(J. Brian Balta)說,這些震波在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地質結構內傳播的特點都不一樣,所以,研究人員通過分析震波的特點從而推測出火星的地質結構。

比如,如果地下區域溫度較高,震波傳播的速度就會較慢。研究人員由此推測火星地下核放射材料的含量。

其中一份研究的主要撰稿人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地球物理學家阿米爾·汗(Amir Khan)告訴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網:「我們分析的結果顯示,火星地殼內會發熱的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是以前通過衛星數據推測的13~20倍。」

巴爾塔說,岩石行星的地熱主要有兩個來源。一部分來自行星形成時期留下的熱量;但是相當大一部分來自行星內部放射性同位素在緩慢衰變過程中所釋放的熱量。

火星毀於核爆炸甚至是核戰爭?

火星上含有大量核材料的事實似乎與火星神秘的過往有著重要的聯繫。

美國等離子物理學家約翰·勃蘭登堡(John Brandenburg)在2015年的第46屆月球與行星科學會議(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上展示的研究稱,有證據顯示,火星上在遠古時期曾發生過巨大的核爆炸。其規模之大,完全有可能徹底改變火星的氣候環境,導致火星變成現在荒蕪的樣子。

勃蘭登堡根據數據分析發現,火星地表淺層所含的像鈾、釷和鉀這些放射性同位素的比例,遠大於火星隕石裡面這些放射性材料的比例。科學家認為,火星隕石代表著火星次地表層的物質組成。由此他認為,這說明火星的表面經歷了一些大型核爆炸,導致這些放射性物質四散在火星的表面。

勃蘭登堡同時還著書《火星之死:行星大型核屠殺之探索》(Death on Mars: The Discovery of a Planetary Nuclear Massacre),更全面地介紹了他的觀點。他認為可能是星際文明之間爆發的核戰爭,或者是火星文明發動的核戰爭不僅摧毀了火星文明,也摧毀了火星的宜居環境。◇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