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軍事天地

【探索時分】國難當頭 你不知道的淞滬會戰(下)

如果說盧溝橋事變是日本主動打,那麼淞滬會戰就是我們主動打,那為什麼一定要在上海這個彈丸之地打仗?(大紀元合成)

我們上一集節目主要聊淞滬會戰的經過,今天要和大家聊聊淞滬會戰前後,國內和國際上的形式和歷史背景,中國那麼大,為什麼一定要在上海這個彈丸之地打仗?

【探索時分】最慘烈一戰 你不知道的淞滬會戰(上)

淞滬會戰打得非常慘烈,慘到什麼程度呢?國軍一個師打完了,回到後方整編成了一個團,這是一個什麼概念,當時中華民國陸軍有兩種編制,一個是三三制,就是一個師三個團,每個團三個營。另外一種是一師兩旅,一旅兩團,也就是說一個師總共有4個團。打完淞滬會戰一個師變成一個團,就說明戰鬥減員達到了三分之二甚至是四分之三。

說起淞滬會戰來,其實心情非常沉重。因為這是抗日戰爭第一場硬仗,在這場戰役之前,中日雙方雖然有過幾次交手,但是這仗怎麼打、打到什麼程度其實雙方都沒有概念。

近代史受意識形態的影響,很多人有這麼一個感覺,說國民政府不抗戰,蔣介石消極抗戰。這其實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國民政府早在上海備戰 西安事變攪亂

國民政府在1933年已經開始在上海附近布置防區,建設工事,考慮在上海地區開戰。我們看江南地區被太湖分成了南北兩部分,在太湖以北,當時任命張治中負責修建兩條防線,吳福線(就是蘇州到常熟福山)和錫澄線(無錫到江陰),太湖以南是張發奎將軍負責,建設蘇嘉線(蘇州到嘉興)。這兩個人我們之後也會提到,張治中和張發奎都是淞滬會戰的指揮官。

其中張治中後來作為國民政府的首席談判代表跑到北京投降了中共,此是後話。1936年張治中在蘇州成立京滬警備司令部,研究對日作戰的軍事方案,對外保密。當時張治中研究後給蔣介石提的方案是,在上海打至少需要七八個師。

最後淞滬會戰中華民國投入了多少兵力?70-80個師,七十多萬的兵力,是當時張治中估計的10倍。可見,在淞滬會戰之前大家都想不到這場戰役會打得這麼慘烈。

1936年中華民國已經在上海附近積極備戰了,但是被一個事情打斷了,我們知道1936年底,發生了一件大事,西安事變,蔣介石被張學良、楊虎城劫持了。這下好了,當時國民政府調集大軍前去西安附近。這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就是第二年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時候,中國軍隊其實完全沒做好開戰的準備,主力都還在西北。比如當時國軍最精銳的有三個德械師,36師、87師、88師,這三個師的前身就是警衛1師和警衛2師,放在古代,這就是御林軍了。當時36師就在西安,是西安城的警備部隊。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戰當天,蔣介石電令36師師長宋希濂「火速開赴上海參戰」。當時宋希濂帶著部隊,日夜兼程兩天兩夜,16日就從西安趕到上海參戰。

我看宋希濂回憶錄有個場景非常感動,當時宋希濂帶著士兵一路上坐火車去上海,老百姓知道他們是去參加淞滬保衛戰的,都跑到車站給他們加油鼓氣。每到一站,人山人海,鼓掌歡送,高呼口號壯行。戰士坐在火車裡不下車,老百姓就把餅乾、糖果、罐頭、香菸紛紛爭著往火車車窗裡扔,當時全軍將士含著淚,都是抱著上陣殺敵、抗戰到底的決心的。

國難當頭 同仇敵愾

淞滬會戰最讓人動容的一點就是,無論什麼派系、什麼軍閥,在淞滬會戰的時候都是毫無保留的往戰場上送。我們知道其實國民政府真正統一全國的時間很短,當時的形勢還是各個軍閥割據。山西有閻錫山,廣西有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雲南有龍雲,陝西有東北軍、陝軍,這些省份好歹省內是統一的。在四川這個地方省內都不是統一的,大劉小劉,我不服你,你不服我。當時抗戰爆發的時候,四川軍閥正在開會商討裁軍,吵得不亦樂乎,憑什麼要我裁軍,我不幹,都差點打起來了。

結果7月8日繼續開會,何應欽宣布了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消息,大家二話不說,表明態度,願意上前線。

9月1日川軍最初步行去上海 10月12日抵達

9月1日,楊森帶著川軍20軍從貴州出發,那個時候沒有那麼多交通工具,川軍當時是步行去上海的。士兵穿著自己做的草鞋,戴著竹斗笠,有的還帶著油紙傘,沿著公路徒步行軍,一直走到了湖南才坐上了船和火車。原本要走四十多天的路二十多天就走完了。

連走帶坐船,整整花了41天時間,於10月12日抵達上海南翔火車站,馬上投入前線陣地。戰鬥之前,楊森發表全軍動員講話:「我們一定要抵住敵人的進攻。如果上海這一仗抵不住,我們就要亡國。我們要為國犧牲,這是最光榮的!」

20軍兩個師開上前線,傷亡1萬多人。撤至南翔整備時,只剩下五千餘人,僅夠整編為一個旅。其中川軍26師,全師5,000人只有600人活了下來,14名營長陣亡13人。你想這有多慘。

桂軍從廣西10月底趕到上海

這是川軍,桂軍也是。桂軍是從廣西趕來的,當時廖磊帶著廣西子弟兵日夜兼程從廣西趕到上海,到上海的時候已經是10月底了,廖磊21集團軍6個師的兵力,白崇禧認為桂軍英勇善戰,力主返攻,親自前來指揮,10月28日清晨發動進攻。

日軍預先將坦克和炮兵機槍等火力布置好,桂軍官兵沒和日本人打過仗,不知利害,挺著身體毫無遮蔽地、英勇地向敵陣猛進,拿起步槍向坦克衝鋒。敵人放我軍進到陣地前,用火力前後封鎖,肉體擋不住子彈,桂軍紛紛壯烈犧牲。這一仗桂軍6個師被擊潰,不能再戰。白崇禧為此幾天幾夜吃不好飯,睡不好覺。

湘軍、東北軍也趕到上海

湘軍也是如此,湘軍18師駐守大場地區,敵人用坦克領頭,向此地進攻,但是我軍兵力薄弱,陣地被突破,師長朱耀華羞憤自殺。身為軍人,就有守土保境的責任,現在做不到,只能以死謝國。

東北軍也是如此,東北軍先是放棄了東北,後來又放棄了長城,東北軍士兵都是憋著一股勁要打日本的。到了淞滬戰場東北軍也是浴血殺敵,57軍長吳克仁陣亡。

各地軍閥為什麼能夠如此同仇敵愾,一個原因是國難當頭,大家都義不容辭。第二個原因就是,蔣介石是最先把自己最好的部隊派上戰場的,給大家做了表率,現在是民族存亡的關頭了。

蔣介石最好的部隊 最先投入戰鬥

最先參加淞滬會戰的3個師就是87、88、36師,這3個師是當時全國最好的部隊,所謂的德械師。淞滬會戰還沒開打,最先開進上海的就是87、88師。蔣介石緊接著把陳誠和羅卓英的18軍調過來。胡宗南的部隊本來駐紮在徐州,8月底,蔣介石電令胡宗南南下,胡宗南的部隊本來是要開到無錫的,作為二線部隊,結果戰局太緊張,無錫連停都不停,火車直接開到上海寶山,下車奔赴戰場。

蔣介石都把自己最好的部隊投入戰鬥,還放在戰爭最艱難的地方,其他人一看,既然這樣,大家上吧。所以後來桂軍、川軍,甚至雲南的滇軍都來了。當然路途遙遠,西南地區的部隊離得比較遠,桂軍來的時候已經是10月份了,川軍到的時候淞滬會戰都快打完了,淞滬會戰的主體其實還是蔣介石自己的中央軍。

淞滬會戰的時候,全國在蔣介石的帶領下同仇敵愾。這是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日本人本來說要3個月滅亡中國,但是光淞滬會戰就打了3個月。

如果說「七七盧溝橋」是日本人主動打我們,我們被動還擊,那麼「八一三淞滬抗戰」就是我們主動要在上海開闢戰場。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在上海主動開戰呢?日本軍隊那麼強,我們為什麼要在全國經濟中心上海主動和日本打呢?

在上海開戰 4點原因

其實和日本在上海開戰是一個深思熟慮的事情,主要有這麼4點原因。

1. 南北改東西向 持久戰空間換時間

蔣緯國說了,在上海開闢第二戰場是想要逼迫日本的進攻態勢,從南北走向,改變成東西走向。七七事變之後,日本占領了北平天津,沿著平漢線南下進攻武漢。平漢線就是現在京廣鐵路,當然那個時候沒有武漢長江大橋。從北京的鐵路到長江北面的漢口就停了,你要坐船到武昌,然後坐火車能一直到廣州,這叫漢粵路。

如果日本沿著平漢線從北打到南,就能把中國從中截斷,東西首尾不能相顧。更何況日本還有制海權,想從哪登陸就能從哪裡登陸,這個時候如果日軍再從廣州登陸,北上武漢,那麼中國連大後方都沒有了。試想一下,如果武漢先於上海淪陷,那麼華東地區的中國軍隊就無路可退,東邊是大海,西邊南邊北邊都是日軍,被包圍了。

國民政府從一開始就明確了一點,就是抗日戰爭是一場持久戰,我們要用空間換取時間,上海南京淪陷是早晚的問題,與其讓日本人在日本人合適的時間占領,不如我們現在就在這裡開打。逼迫日本將進攻態勢變成由東向西,我們則邊打邊退,最後退入四川湖南,將大西南地區作為我們最後的陣地。

從結果上來看,國民政府發動淞滬會戰最後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淞滬會戰開始以後,日本不僅從本土調集重兵,還把華北戰場上的日軍也調到上海來了。導致日本在平漢線一路的攻勢完全停止。日本人恢復平漢路一帶的攻勢要到第二年徐州戰役結束之後了。所以最後我們看日本1938年攻打武漢的時候,是從東向西進攻,沿著長江和大別山北邊進攻武漢,而不是從北向南進攻的。

2. 上海有大量日軍據點和軍隊

在上海開戰的第二點原因就是,上海有著大量日軍據點和軍隊,上海當時有著國際租界和日租界,在日本控制的地區,有著大量海軍陸戰隊和陸軍。如果國民政府不進攻上海,那麼必須要在上海周圍布置大量軍隊警戒,可以說是我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你說你怎麼辦吧,留著大量部隊警戒,被人牽著鼻子走,其它地方就無法投入兵力。不留兵力警戒吧,日軍有著制海權,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日軍完全在幾天之內在上海登陸大量日軍,對上海周邊形成毀滅性打擊。所以上海這一仗,我們必須打,還必須早打。

3. 上海周邊水道密布 不適合日軍機械化作戰

在上海開戰的第三點原因就是,上海周邊水道密布,不適合日軍機械化作戰,中國軍隊可以利用水道做自己的天然防線。如果在華北平原開戰,一望無際的平原,日本坦克飛機大炮開起來,坦克突突突,飛機轟轟轟,太難抵擋了。江南地區雖然不如西南山區理想,但是和華北相比,還是一個更佳的開戰地點。你走兩步就得過河,坦克大炮可過不了河啊。

4. 上海有國際租界 希望國際支持

第四點原因,就是上海有著國際租界,各國的大使和軍隊都在上海。我們在這裡打仗,是在國際社會的眼皮底下打仗,美國、英國、意大利、德國、法國人都看著呢。我們當時仍然寄希望與國際社會能夠聲援我們,出面調停。當然事後證明了這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在當時整個歐洲綏靖政策的影響下,英國人連自己的盟友,世界第八大工業國捷克斯洛伐克都能放棄,遠東的中國當然不會出什麼力。更何況,日本是一心要侵略中國,根本不會搭理國際社會。1935年,當時九一八事變的李頓報告出來,日本面對國際社會的譴責,直接甩手退出國聯,可見國聯和歐美各國很難對日本有任何約束力了。

這就是國民政府選擇在上海開戰的四點原因:逼迫日本的進攻態勢改為從東向西,試圖消滅上海的日軍據點,江南水鄉相比華北平原更有作戰的優勢,希望國際社會的聲援。如此看來當時的國民政府決定在上海發動淞滬會戰是有著充足的理由的,戰略上的部署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縱觀二戰歷史,日本山下奉文帶領一個軍,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擊敗了英國聯軍14萬大軍,控制了馬來半島;一個星期時間,新加坡8萬士兵投降。波蘭二戰堅持了一個半月,法國面對德國堅持了一個半月,荷蘭抵抗了4天,比利時堅持了18天,丹麥堅持了4個小時。但是我們在上海淞滬會戰,面對極大的裝備劣勢,沒有海軍和空軍支援的情況下,和日本形成僵持,堅守了上海3個月,是非常不容易的。

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我們以後會多講一些抗戰歷史,喜歡我們節目的朋友歡迎關注我們。

Youtube:

訂閱頻道YouTube頻道:

歡迎訂閱Youmaker頻道:​

訂閱探索時分Telegram群組:

【探索時分】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