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紫馨專題報導)中共病毒(武漢肺炎)影響許多產業,台灣5月中旬爆發的本土疫情,實施的三級警戒更是重創觀光產業。雖然政府去年有規劃相關的振興計畫,但學者認為,今年推出國旅補助的機率很低,原因是今年不太可能恢復清零;而業者認為,雖然國旅第四季較為樂觀,但跨國旅遊還是看不到希望。
台灣觀光產業營收去年4月是谷底,今年6月業績的慘狀更勝去年,旅行社、旅館、觀光餐飲的營收皆創下歷史新低。若與前(2019)年同期、疫情尚未肆虐的基準相比,旅行社衰退98.9%、旅館業衰退78.7%、觀光餐飲業衰退76%、交通業衰退46.8%。其中幾個數據讓靜宜大學觀光學系副教授黃正聰頗有感,包括雄獅衰退99.5%、晶華衰退58.9%,而高鐵業績剩10%。
黃正聰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從6月的觀光數據可以看出,目前衰退的情形還是很高,疫情是去年1月底開始發生,大概2、3月一直到4月是谷底,4月之後算是開始回升,6月之後遊客就開始變多。去年只是零星的疫情,而今年5月中進入三級警戒,三級警戒管制的強度高,此情況下,幾乎所有的觀光活動都停止。
國旅第四季較樂觀 跨國旅遊還看不到希望
至於未來是否可能出現旅遊大爆發?易遊網行銷長陳志豪對《大紀元》說,有可能是在今年的Q4,「我們是抱持較樂觀的態度看待,因為依照目前的疫情狀況、施打疫苗的進度,還有這幾天訂單的回升,我覺得國旅在第四季應該還是一個不錯的未來;但就算今年第四季國內旅遊恢復,還是沒辦法回復到2019年的狀態,相信所有旅遊業者都是這樣。」
隨著疫情趨緩,微解封已開始發動,旅遊也有條件開放,陳志豪說,訂房是優先反映出來的,但車票、小團旅遊都還看不到明顯的訂單,「目前訂房率已較微解封前成長約150%,但多數訂單仍是以預期三級警戒結束後入住,有85%都是8月的訂單,7月的狀況還是不樂觀。」
但是對於國外旅遊,陳志豪則認為今年還看不到希望,不管是觀光學者還是業者,都估計仍要等到2024年,台灣才能恢復2019年的出境水準,但不是一夕之間的爆量,而是未來2年會慢慢逐步回穩,在觀光旅遊業全面恢復前,業者認為旅遊將會是個奢侈品。
穩定疫情 估今年不會有國旅補助
針對受創的產業,政府這兩年也有規劃相關紓困方案,黃正聰指出,去年有紓困與振興,而今年目前只有紓困,還沒有振興。對此,黃正聰建議,政府可以強化觀光旅遊業的安心旅遊整備、擬定疫後振興規劃,以及旅宿前瞻研討,包括如何與疫共生、創新與轉型、旅宿的新商機。
「今年不太可能推出振興活動,原因是今年不太可能恢復清零。」黃正聰認為,就算現在確診數都維持在30以內,但其中還是可能存在無症狀感染者。黃正聰說,只要無症狀感染者還存在,還是要盡量減少跨區移動,若是鼓勵旅遊,會造成無症狀者把疫情帶到各地,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可能還是會朝向穩定國內疫情為主。
國旅若逐漸恢復 要有嚴密防疫作為
若8月可逐步恢復國旅活動,黃正聰說,因為還是存在著病毒的威脅,觀光、餐飲業對於防疫還是要維持一定的戒心,而業者若能在遊程中,能夠做到嚴密的防疫作為,旅客的信任度會比較高,業者較容易爭取到旅客,旅客也比較能放心出門。
以近期有條件開放國旅來舉例,黃正聰表示,旅行業者要求相關服務人員每週做一次PCR檢測,確保工作人員沒有染疫;也有一些旅宿業者表示,在旅客入住之前,必須提出陰性報告才可以入住等規範。對於未來的旅遊模式,陳志豪也提出見解,他說,未來人與人的接觸會逐漸降低,系統、數位化的服務會逐漸提高,不管未來國境開放,或是未來短時間還要繼續做國內旅遊,這是旅遊業重要的課題,也是現在該突破的事。
陳志豪也建議,去年在不能國外旅遊時,政府就開始有些紓困,但是今年國內、外都無法旅遊,政府的紓困不增反減,「在最慘的時候紓困卻比較少,7月以後的營收跟未來的狀況,還不是很樂觀,但是也沒有看到後續的補助辦法、實施規範,所以旅行業者都會有些焦急跟心慌。」政府要有比較明確、針對中長期的未來有持續性的規劃。◇
責任編輯: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