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事縱橫

【時事縱橫】美抗共法案中共叫囂 王滬寧失勢? 

美通過抗共一攬子法案,中共人大叫囂;官媒熱炒43年前舊文,中共黨內自由派反撲?失蹤三個月,王滬寧失勢?(時事縱橫提供)

【大紀元2021年06月10日訊】大家好,歡迎收看《時事縱橫》,我是扶搖。今天是2021年6月9日,星期三。

今天關注的焦點:美通過抗共一攬子法案,中共人大叫囂;官媒熱炒43年前舊文,中共黨內自由派反撲?失蹤三個月,王滬寧失勢?反送中百萬遊行兩周年,港人今流亡。

美通過抗共一攬子法案 中共人大叫囂

6月8日,美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國會參議院以68票對32票,通過了耗資大約2,500億美元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USICA),希望加大對科技領域的投資,與中共展開對抗。

接下來,法案將等待在眾議院通過,然後送交白宮,由拜登簽署成為法律。

在媒體報導中,這項法案經常被描述為「史上最全面」、「史上最大額科技法案」,或「一攬子法案」,聽起來威力十足。我們就來和大家盤點一下,它的五個最大看點。

第一大看點,正如路透社形容的,法案反映出美國國會雖然「深度分裂」,但兩黨在對華的強硬路線上,「情緒罕見一致」。

對於這項由參議院多數黨領袖主導的法案,共和黨有不同意見,但沒有激烈反對,更沒有破壞它的通過,只是部分人認為,在對抗北京方面,民主黨人做得還不夠。比如,國會中最大的共和黨核心小組——共和黨研究委員會批評說,法案在解決中共盜竊知識產權方面存在不足。

第二個看點,法案要推動5G,獎勵中立寬帶技術的建設,進一步攔截中國通信公司華為和中興的5G網絡。有一項條款還規定:美國商務部長在沒有證明華為不再構成威脅的情況下,不得將其從「實體名單」中刪除。看來,華為想從黑名單中走脫的可能性更小了。

第三個看點,在關鍵研發上投入大量資金,幫助美國在技術和創新研發上超越中國。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戰略技術項目主任劉易斯(Jim Lewis)對《國會山報》表示,「中國比美國有優勢的一個地方是中方政府(中共)願意花錢。」「如果要與他們競爭,我們將不得不配套投入。」

因此,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向國家科學基金會投資約810億美元,重點關注領域包括:超級計算和機器人、先進通信技術、生物和醫療技術等等。

第四個看點,這項法案標誌著全球芯片荒或迎來轉折點。法案將向芯片生產投資大約520億美元,讓美國或全球的芯片生產邁出一大步,並有望讓陷入停滯的汽車製造業等部分行業重新恢復活力。由於芯片嚴重短缺,通用和福特等汽車企業的一些工廠都已經被迫暫時關閉了。

那麼最後一個看點是,法案凸顯了美國對不斷升級的外國網絡攻擊的態度,將建立一個基金,使國土安全部能夠向遭受網絡攻擊的公司提供支持。

參議院通過法案後,中共立即做出反應。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抨擊法案「涉華內容歪曲事實」、「充斥著冷戰零和思維」、「把中國當『假想敵』」等等。

此外,中共人大外事委員會也在同一天出戰了。

他們發表聲明「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稱法案「干涉中國內政」、「妄圖遏制中國發展」、「有違世界大勢」、「註定失敗」,還敦促美國國會立即停止推進審議。

時事評論員唐靖遠表示,美國通過法案提升自己的高科技產業,這是地地道道的內政,中共來指手畫腳,他們才是干涉美國內政。中共的一大慣伎,就是把自己幹的罪惡扣到別人頭上,這樣即便自己的罪行被揭露了,也會造成一種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假相,為自己減壓開脫。

官媒熱炒43年前舊文 中共黨內自由派反撲?

美國的強勁對抗令中共恐慌,同時有跡象顯示,中共黨內鬥爭激烈,已經出現了空前的分裂。

近期,中共從中央到地方的官方媒體忽然集體刊登一篇43年前的舊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比如,4月22日,中共官媒中新網就發布了一篇對這篇文章的作者胡福明的專訪文章;5月11日,中共央廣網介紹了這篇文章出爐的過程;6月4日,新華網再發表對胡福明的專訪文章;6月5日,中共央視「新聞聯播」以「胡福明:實踐出真知」為題對他進行報導。

稍微上年紀的朋友可能有印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於1978年5月11日刊登在中共黨媒《光明日報》的頭版,之後在全中國引發了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當時,以時任中共國家主席華國鋒為首的一方堅持實行「兩個凡是」理論,全力擁護毛澤東;另一邊,鄧小平、胡耀邦等人想推動改革,於是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理論來突破意識防線。最後,華國鋒失勢,鄧小平一方得勢。

中共稱,這場討論衝破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為其之後的統治路線充當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有這樣背景的一篇文章,現在被官媒熱炒,分析普遍認為背後大有深意。

旅美中國問題專家季達向大紀元表示,「這個言論提出來,最起碼是對現實不滿、對中國現狀極度不滿。這種不滿甚至在當局的新華社這種黨媒上放出來,說明它黨內的鬥爭已非常激烈,是中共內部的分裂已到白熱化程度。」

資深媒體人石山指出,前一段時間,中共宣傳吹捧毛澤東、出現文革復辟的現象,向左轉得非常厲害。而中共官媒集體宣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說明中共的宣傳口或黨內比較靠自由派的那一批人現在正在反撲。

石山說,「這是中共黨內的一個很重要的跡象,說明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宣部的核心現在肯定是換人了,也就是說王滬寧估計已經失勢,這已經傳了很長的時間。」

失蹤三個月 王滬寧失勢?

王滬寧被稱為中共「三朝帝師」,是江澤民、曾慶紅賞識、提拔、重用的筆桿子。

2012年習近平成為中共總書記後,王幫他包裝所謂的「習思想」,獲得信任。到2017年中共十九大時,「習思想」被寫進中共黨章,王成為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共意識形態的總管。

旅美政論家陳破空認為,所謂習近平思想,其實就是王滬寧思想。習近平的極左,很大程度上來自王滬寧的極左。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友群也撰文表示,中共的集體領導變成個人集權;解放思想變成思想僵化;香港的「一國兩制」變成了「一國一制」等,王滬寧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他不停地給習近平挖坑,因為他真正的後台老闆是江澤民、曾慶紅。

但是近三個月,王滬寧失蹤了。

新華網上有一個領導人欄目,裡面匯集了所有領導人的講話。我們查看發現,王滬寧最後一次露面講話,是3月10日的兩會上,之後再沒有任何有關他的出訪、會議或講話。而其他六名中共政治局常委中,距現在最遠的,是汪洋在5月29日的一次講話。

資深媒體人石山說,這樣一對比,大概可以知道,王滬寧出事了。至於說出了什麼事情,無非是兩種可能,一個是身體健康問題,另一個就是和習近平鬧翻了,而後者的可能性相當大。

石山分析,習近平最近對宣傳口講話,談到要宣傳「可信、可愛」的中國,要擺脫給人非常強硬的印象,這和過去一些年中共的宣傳不太一樣,也和王滬寧的地位變化有直接關係。

他表示,王滬寧的極左,可以預期遭到黨內普遍反對。當然,反對王滬寧真正的目標,是反對習近平,尤其反對他強橫的內政和外交政策。所以,王滬寧出事,必然和習近平本人在黨內受到的各種非議有關係。

反送中百萬遊行兩周年 港人今流亡

下面,我們再來一起紀念一個被歷史銘記的日子——今年6月9日是香港「反送中百萬遊行」兩周年紀念日。

2019年2月13日,香港政府宣布修訂《逃犯條例》,也就是俗稱的「反送中條例」,引發港人強烈反彈。同年6月9日,民陣發起第三次「反修例」遊行,有多達100萬港人參加,是截至當時,香港規模最大的一次遊行。

那天上街後,港警暴力鎮壓手段急遽升溫,並勾結黑社會對普通市民進行攻擊:7月,元朗出現疑似黑社會的大批白衣人對手無寸鐵的市民展開無差別攻擊;之後,香港警察又在港鐵「太子站」無差別攻擊乘客,有親歷者表示,有人被警察打死。十一期間,港警更是大開殺戒,對示威的黑衣青年發射真槍實彈。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直言,「(這是)天安門廣場2.0版——這不是警隊,而是鎮壓自由、反民主的部隊。」

警方數據顯示,自2019年6月9日至12月5日半年間,港警共發射近1萬6,000枚催淚彈、超過1萬枚橡膠子彈,布袋彈、海綿彈也分別近2,000枚和1,900枚及19發實彈,並多次出動水炮車。

但是,即使警方血腥鎮壓,港人依然不屈地抗爭,震撼了全世界。

很多人都還記得,2019年11月,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發起「全港三罷」的「黎明行動」,多少學生以死抗爭;中秋之夜,獅子山亮起「人鏈」,多少年輕人舉起手機,照亮「香港之路」;白天的商場,多少港人自發「和你唱」、「願榮光歸香港」;街道路口,多少黑衣青年人,揮汗躲避布袋彈、撲滅催淚彈,喊出「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而這些畫面,又讓全世界的多少人,潸然淚下。

香港警方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從2019年6月9日到2021年4月30日,警方一共拘捕10,260人,當中2,608人遭檢控,涉嫌參與「暴動、非法集結、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等罪,715人被定罪。相較去年12月公布的數字,今年4個月內警方再拘捕了89人。

但是至今,各地香港人仍不忘在各種場合伸出雙手,喊出「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口號。

今年6月9日,台灣公民團體和流亡海外的羅冠聰、張崑陽等人舉行了線上直播。香港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提醒,大家要銘記6月9日這天。

香港前民間外交網絡發言人張崑陽呼籲各位海外的香港人、手足,和其它國家的盟友聯合起來,政治上不要放過中共,在不同的事件上要圍堵中共,讓他們知道要付出代價。

新聞系出身的香港資深評論員,同時也是前亞洲電視監製的沈四海,在接受本台節目「珍言珍語」的採訪時,鼓勵港人要繼續「Be Water」,也就是透明、無形,可以柔軟、也可以堅硬,隨機應變。

他還說,香港人要是可以運用如今大陸人熱捧的「躺平主義」就更厲害了,因為港人見多識廣,知道什麼是良知。

好的,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裡,下期節目,我們不見不散。

《時事縱橫》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