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中國化工產業「低端內卷,高端躺平」的背後

人氣 488

【大紀元2021年06月17日訊】湖北十堰爆炸事故震驚全國,同時嚇得「不出事不檢查」的各地政府隨即啟動化工和危化品領域的「大檢查」。這也引人關注中國的化學工業,而化工產業鏈被指處於經濟安全線的中樞地位。

中共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8年7月13日一場論壇上,曾經這樣介紹: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結果顯示,在130多種關鍵基礎化工材料中,32%的品種在中國是為空白,52%的品種必須依賴進口。

由此可知,中國化工業的最大短板,仍是化工材料,同時這也讓化工產業「低端內卷,高端躺平」的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

僅以「己二腈」(ADN)為例,己二腈是尼龍家族當中性能優越、中國產能較大的「尼龍66」產業鏈的上游核心關鍵原材料。(尼龍Nylon,是聚醯胺Polyamide或PA的俗稱)。

在平安證券研究所2019年發布《先進材料和高端化學品系列報告》中指出,己二腈生產技術壁壘很高,工業化生產本身技術複雜,原料和產品易燃易爆,大部分具有毒性。目前全球己二腈市場的供應者僅有4家,美國英威達、美國奧升德、比利時索爾維(與英威達合資在法國建廠生產)、日本旭化成。其中,英威達的產能占4家公司總產能的60%。也就是說,中國的己二腈100%依賴進口,而且幾乎全部來自英威達公司。

有報導文章直言,中國尚無己二腈工業化生產裝置,所需己二腈產品全部依賴進口的情況,充分顯示中國的材料科學落後。中國材料科學為什麼如此落後,這與此一領域涉及的理論包括物理、化學等專業實力落後有關。

一個可以參考的硬指標如諾貝爾獎。據維基百科,至2020年,已經誕生了930位個人諾貝爾獎得主。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30所大學:美國21所上榜,哈佛四大領域包攬第一。最多的10所大學:8所在美國,2所在英國。例如NO.1哈佛大學16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化學獎38人、物理獎32人。NO.2劍橋大學12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化學獎30人、物理獎37人。

此外,國際上技術門檻最高的微電子化學品中,光刻膠在列,而日本作為光刻膠材料大國的傲人實力背後,是日本共計收穫了16個諾貝爾獎,其中有6個都屬於是化學領域。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姚建年曾表示:化工材料產業創新發展,人、財、產缺一不可。如何突破化工新材料產業「卡脖子」問題,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姚建年說:科學最難的是提出新的idea(思想)。──《瞭望》新聞週刊2020年第26期採訪報導。

如眾所周知,在中國,學術科研首先且更多是為中共的統治服務,政審不合格就等於宣判了學者或科學家的死刑。

今年6月發生震驚海內外的復旦血案,兇嫌姜文華的多位故舊或知情人士不約而同曝,39歲姜文華絕不是考核不合格、不是科研不達標、也不是講課被舉報,更不是什麼精神有問題之類,他被打壓的理由就是:政審不合格,這是復旦黨委書記王永珍作為一把手手中握有的一票否決權。微博一則網評顯示,反過來說,復旦血案揭露了高校吃肉不吐骨頭的醜惡嘴臉,姜文華犧牲自己拯救了之後一批批的韭菜。

甚至有網友以「他不敢拿起刀去殺那個逼死他的人」作為註解,聯想到近十年的海歸學者非正常死亡。以下是部分案例。

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人大)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時年39歲海歸博士曹廷炳教授墜樓身亡,當時校方對外宣稱是意外死亡。北大李建新教授的微博引述知情者信息表示,直接死因是,曹廷炳被幾名同事告發超生二胎,受到校方開除威脅、壓力過大而跳樓自殺。曹廷炳是北大博士、哈佛博後,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及駐極體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2009年,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時年39歲海歸博士南方圓教授跳江身亡。南方圓是斯坦福大學博士,當年是湖南大學以50萬重金引進的特殊人才。南方圓被官方定性為抑鬱自殺,但網上盛傳,南教授正值新婚並買了新房,沒有自殺的理由,他的死亡有著太多不尋常,並稱南教授被重金引進後卻沒有被安排教學任務與科研任務,這似乎讓他不堪僅僅是作為一種擺設,或是只為了提高湖南大學在某一方面的評價指標。

同樣在2009年,浙江大學海歸博士、時年32歲塗序新在回國僅三個月後就跳樓自殺,遺書稱「當初決定下得草率,國內學術圈殘酷、無信」。塗博士屬浙大「1311計畫」引進的。據浙大黨委宣傳部部長沈文華告訴記者,所謂浙江大學「1311計畫」是100位大師,300位核心人才,100個創新團隊,1000個學術骨幹。塗序新是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後赴美求學,最後獲得西北大學博士學位。據稱,在海歸這3個月裡,塗序新並未如自己事先預料的那樣,回國就有科研專案可做;其每個月除去房租,僅能拿到 2000多元人民幣的工資,住房、女兒上幼稚園等難以解決,即便工作生活拮据不濟,塗序新自殺前6天還向浙大提交了申報副教授職稱的相關材料。

2008年,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研究生導師、年僅46歲李志良教授跳樓身亡。李志良湖南大學化學系畢業後,留學日本成為早稻田大學的高材生,但他謝絕早稻田大學挽留而回到母校湖南大學任教,之後轉任重慶大學。曾有採訪報導指,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表示,李志良是一個好老師、專注於學術,但是專案申請有問題,因為現實的學術環境,能力強是一回事,申請到專案是另一同事。他的實驗室條件是比較差的,因為他爭取不來資金。很多老師在外面都有自己的事業,而李志良就是純粹搞科研的一個老師。

誠如這則復旦血案評價,在一個被四處卡脖子的時代,對於姜文華這樣10年前在手握AoS、但選擇回國發展的青年人才,如果沒有妥善對待,而是搞成官員沖排名的棋子、砲灰,這是對時代的玷污,也是是對民族的不負責任。

中國高校與學者都要為黨服務,官僚化的體制,卻待人才如草芥,莫怪核心技術、產業命脈「卡脖子」問題將難以改變。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川人:從國家主人到低端人口,中共原形畢露
張林:中國人依然一無所有
顏丹:說說香港人「移民英國做低端人口」
陳思敏:復旦血案折射高校「青椒非升即走」之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