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5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歐中投資協定」去年12月達成。根據外媒指出,歷經7年馬拉松談判才談成的「歐中投資協定」,隨著歐中緊張關係升溫,恐因歐洲國家立場逐漸靠攏美國政府而生變。
彭博社報導,自去年12月達成歐中投資協定以來,歐盟的行政部門及德國已各自立法,加入美國制裁北京行列,導致中國更難以對其投資;原為「一帶一路」熱烈支持者的意大利政府現在也轉向阻擋中企收購自家產業;法國今年3月召見中國駐法大使提醒分際,中國使館卻以行程原因拒絕召見。
彭博社指出,這些舉動突顯歐洲對中立場轉強硬。民調顯示德國9月大選後綠黨將在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屆時德國對中國(共)不信任、強硬的態度將進一步升級。
這些跡象也表明歐洲立場逐漸與拜登政府一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本週參加倫敦7國集團外長會,將更加團結美歐聯盟,且修補川普(特朗普)時期留下的傷痕,涉及貿易、關稅、技術等方面。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董事會成員伍德克(Joerg Wuttke)說,中國(共)對香港實施政治控制,又自以為對台灣構成「完美風暴」,以及國際對中國(共)侵犯新疆人權的制裁,在顯示中國(共)並未遵守經濟開放承諾。
據報導,墨卡托中國研究所在今年3月遭到中國制裁。
報導提到,今年3月底,歐盟加入美國、加拿大及英國行列,共同對中國實施制裁,理由是中國(共)涉嫌強迫新疆少數民族勞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所資深研究員Monan Zhang表示,歐盟近期新增許多議程,與人權、意識形態及民主相關,預計與中國(共)的對立及衝突將持續下去。不過,歐盟不想聽令於美國,可能制定一套獨立政策。
責任編輯:呂美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