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長者減重後常感疲倦 原來罹肌少症

年長者透過正確的飲食與運動,才能「増肌減脂」。(方金媛/大紀元)
人氣: 14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1年05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方金媛台灣高雄報導)一名68歲女性,參加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年度老人健檢,發現體重過重、膽固醇偏高。回診追蹤時,醫師發現她的體重、膽固醇都有改善,但患者卻反映經常感到疲倦、精神不佳。

原來她拿到健檢報告後,就嚴格實施「減肥計畫」,不吃肉和澱粉;雖然檢查數值改善了,但減肥方法卻使肌肉大量流失,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變差,人就會顯得無力疲憊。

聯醫家醫科醫師陳宏益表示,民眾常因為變胖了而有警覺,但對於營養不良卻少有自覺。長期熱量攝取不足,身體就會靠分解肌肉提供能量,造成肌肉質量減少;他建議,50歲以上民眾應該將「減重」觀念,改為透過正確的飲食與運動,才能「増肌減脂」。

肌少症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與功能減少現象,從30歲開始,人體每10年約減少3~8%肌肉質量;70歲以後,肌肉質量更以每10年減少15%速度大量流失。在老化過程中,年長者常有多重慢性疾病及身體功能缺損導致活動力下降,加速骨骼肌肌纖維減少,並可能面臨跌倒、失能甚至死亡等風險。

聯醫院長馬光遠表示,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經常合併發生,預防工作刻不容緩。數據推估,台灣在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輩若出現胃口不好、體重減輕、疲倦無力、容易跌倒、活動量減少、記憶力與心情變差等,需要旁人協助,應盡早接受醫療專業介入,才能維持生活品質,同時也能降低醫療與照顧成本。

自5月4日起,高市聯醫開設「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特別門診」,整合家醫科、骨科、中醫科、復健科、營養室及護理科資源,初期透過肌力、行動能力及肌肉質量測試(握力、行走測試、測量小腿圍)、用藥與營養評估到使用精密肌肉質量儀器判斷肌少及骨質疏鬆程度;診斷後進行中、西醫治療或轉介飲食、運動衛教,民眾可多加利用。◇

責任編輯:唐音

高市聯醫開設「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特別門診」,為患者進行篩檢、診斷、治療一條龍服務。(方金媛/大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