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僑文化種子教師在地研習 「傳統化」課程

人氣 64

【大紀元2021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橙僑中心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在地研習,以「環保化、傳統化、在地化、本土化」四堂課,提供中文教師在文化教學內容與項目可以多方面地攝取與設計。5月29日的「傳統化」課程,有憶兒歌、學語言等。

橙僑中心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在地研習「傳統化」文化傳承。圖為講師許惠紅。(袁玫/大紀元)

橙僑中心主任蔣翼鵬說明,傳統包括從古至今一直相傳於人的思想、習俗、文化、食品等等。過年、端午節、中秋節為臺灣三大節慶,還有清明節、中元節都是傳統節慶,及相關的貼春聯、給紅包、逛廟會、賞花燈、猜謎、賽龍舟、七夕等都是傳統節慶。而臺灣傳統美食小吃更是不勝枚舉、享譽國際,有滷肉飯、甜不辣、碗祼等。而傳統童玩陀螺、竹蜻蜓等等民俗文化,都是傳統的傳承。

課堂上,許惠紅老師做古早味的芋頭巧和芋頭糕。(許惠紅)

講師許惠紅說明,在連續的課程中,由小吃、飲料、童謠、民謠來探索臺灣的傳統文化。童謠結合了傳統文化及鄉土氣息,代表臺灣永遠不變的傳統精神,在趣味中認識臺灣文化,學習語文「無論時空的轉移與距離,愛我們的下一代」。

臺灣的民謠,有來自原住民、漢族兩大系統。不同特色的歌謠,有的是原創,有的是口耳相傳,有的在傳頌當中被改編,有的是長輩帶著兒孫唱唸的。民謠歌詞中有勸戒世人的、有諷刺的、有樂趣的或節俗等意義,是對童年情景的懷思。

當天「傳統化」教學課程豐富,許惠紅老師同時分享她剛取得教學執照的「禪繞畫」。她說,「禪繞畫」是一套簡單的畫法, 利用疫情期間靜下心來尋找自己想要的,靜下心來感受自己,只要簡單的一枝筆既可舒壓又可以發揮教學空間, 每一筆畫都可以教孩子練中文。

課堂上,許惠紅老師教導「禪繞畫」。(橙僑中心)

她運用禪繞畫帶入時光隧道, 讓大家一起回憶兒時的點點滴滴,在框架裡畫出童年最愛的傳統小吃。圖畫中是畫出她自己童年愛吃的臺灣小吃,框框上有碗筷、盤子、有湯圓、有紅心粉圓,還有廟口舞臺表演的藝術等,老師們都跟著作畫,回應熱烈。

同時,許惠紅老師還分享自己家鄉的傳統美食芋頭巧、芋頭糕的做法教學。她表示,芋頭巧都做成帶有月彎造型茭杯狀,是為了祭拜,在拜時有護芋子孫的意思,表達對後輩滿滿的關懷。材料有芋頭一碗,培根少許、紅蔥頭、乾香菇三朵、蝦米少許、糯米粉和再來粉1:1份量、水170公克、紅蔥醬兩茶匙;調味料有醬油一茶匙、糖一茶匙、白胡椒粉少許、五香粉少許、鹽¼茶匙。

許惠紅老師表示:「每一位上線的老師都有責任傳承,希望今天從橙僑中心播種出去,種子萌芽、發展、茁壯。相信由老師們不斷地付出,必能開花結果,傳承的精神與使命永遠不滅。」

下兩個週六課程主題為「在地化、本土化」。◇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新聞
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成果豐
華府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教授紙雕藝術
洛杉磯文化種子教師舉辦4大主題研習課
橙僑中心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研習 一「化」不能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