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年8月,在建立了草原帝國「大蒙古國」並讓歐亞為之震撼的成吉思汗魂歸長生天後,他的繼任者,即被追封為元太宗的窩闊台大汗,秉承父親的遺命,一方面聯宋攻金,繼續開疆拓土,徹底消滅了金國,完全征服了華北和中亞地區;另一方面,重用耶律楚材管理華北和中原地區,整頓內治,鞏固了大蒙古國的統治基礎。與此同時,蒙古人又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進一步加強了歐亞大陸間的交往。而最終讓蒙古人「入繼中華大統」、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建立一個新王朝並使之燦爛一時的乃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正如成吉思汗曾經的預言一樣。
馬背上成長
1215年9月23日(黃曆八月廿八),在蒙古草原的一座蒙古包裡傳出了新生兒的啼哭聲,他就是後來與其祖父成吉思汗同樣威名顯赫的忽必烈。他的父親是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母親是拖雷的正妻唆魯禾帖尼,他是他們的嫡次子。
史載,在忽必烈降生前,有雄鷹落在他家的馬廄上。在他呱呱墜地後,雄鷹迅速將喜訊傳遍了草原。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神奇之事,我們不得而知,而聞訊趕來的成吉思汗抱著初生嬰兒風趣地說道:「我們的孩子都是火紅色的,這個孩兒卻生得黑黝黝的。真像他的舅父們!」
唆魯禾帖尼是克烈亦惕部王汗的兄弟札合敢不的女兒,克烈亦惕部是突厥人的後裔,以皮膚黝黑、勇猛著稱,其王汗也曾稱霸草原,但最終被成吉思汗所征服。大概成吉思汗此語是希望自己的孫子將來也要勇敢善戰吧。
至於唆魯禾帖尼,不但嬌美出眾、為人謙遜,且睿智過人,具有管理才能,還是皇族內外遠近聞名的賢妻良母,她養育的四個兒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都非常出眾,後來都成為了大汗或帝王,因此歷史上唆魯禾帖尼有「四帝之母」的稱謂。
唆魯禾帖尼找來了乃蠻族人撒魯黑作忽必烈的乳母,她是拖雷的妃子,性格溫順、善良,生有一子名末哥。撒魯黑將自己的兒子交給別人撫養,把忽必烈視為己出,儘全力照顧看護。後來,長大成人的忽必烈對撒魯黑的養育之恩,發自內心的感激,他與末哥保持著良好而融洽的關係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拖雷大部分時間都跟隨成吉思汗東征西討,忽必烈在母親唆魯禾帖尼等人的撫育下逐漸長大。
生活在草原上的孩子,從小就適應在馬背上生活。《黑韃事略》中記載道:「他們的騎射活動是從孩提時代開始的,他們將自家的孩子用繩子縛束在一塊木板上,再將木板綁在馬上,就這樣騎馬隨母親出入。3歲時就將其直接用繩索綁在馬鞍之上,手執韁繩,跟從眾人在草原上馳騁。4、5歲時開始使用小型弓箭和短矢來練習射箭。待其長大成人,就可以四時從事田獵活動了。」
馬背上的教育無疑讓蒙古人從小就弓馬嫻熟,自然,蒙古貴族子弟,包括忽必烈兄弟,也不例外,而馬背上得天下的成吉思汗就是忽必烈學習的榜樣。
與此同時,唆魯禾帖尼非常注重孩子們的文化教育。她要求他們除了了解傳統的草原文化之外,還要學會說、閱讀、書寫蒙古語。她還注重讓自己的孩子們接受周邊的文化,比如畏兀兒人、漢人文化。她要求他們學說漢語口語,並請來漢人做他們的老師。她亦教導他們要懂禮貌,為人要注重德行,不允許他們之間發生爭吵。
在母親的教導和影響下,小小年紀的忽必烈不僅射騎精湛,而且懂事孝順有禮,深受大人們的喜歡。
成吉思汗預言其不凡命運
漸漸長大的忽必烈常常聽到關於祖父成吉思汗的英雄事蹟,內心自然產生了仰慕之情。不過,自他懂事後,還沒有見過祖父,只是通過人們的講述,在腦海中描摹著他高大威嚴的形象。
1224年春,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西征凱旋歸來。10歲的忽必烈聽說後,興奮得難以入眠,軟磨硬泡徵得母親的同意後,帶著弟弟旭烈兀前去迎接祖父。半路上,忽必烈想出競賽打獵的方式,將打下的獵物當作禮物送給祖父。按照蒙古人的習俗,童子初次射獵禽獸,要將所獲獵物之血塗在長者的拇指上,該儀式被稱為「牙哈拉迷失」,以此表明自己將無愧於做蒙古人的子孫。
在射獵中,忽必烈射中了一隻兔子,旭烈兀射中了一隻山羊。忽必烈輕輕捧起成吉思汗的手,極有禮貌地將兔血輕輕塗在祖父拇指上,成吉思汗非常高興。
隨後,成吉思汗帶著他所有的孫子到金帳挑選禮物,其他的孩子選了金刀、珍寶和珠玉,唯有忽必烈選了一串紅木佛珠。成吉思汗問他:「征服天下,要靠金戈鐵馬。」但忽必烈卻回答說:「馬上能打天下,馬上不能治天下。」
成吉思汗聽後心下一驚,他那進入中土、建立一個海納百川王朝的心願似乎有了繼承者。他高興地舉起忽必烈仰天感歎:「將來一統天下者,必吾孫也。」
此後,忽必烈有了一些機會陪伴在成吉思汗身邊。成吉思汗的剛毅果敢和王者之氣,應該給年少的忽必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227年8月,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的戰爭中病逝。那一年,忽必烈13歲。據17世紀蒙古族歷史學家薩囊徹辰在《蒙古源流》一書中記載,成吉思汗臨危時曾說:「幼年忽必烈之言,足使吾人注意。其言謹慎,汝輩盡應知之。彼將有一日據吾寶座,使汝輩將來獲見一種命運,燦爛有如我在生之時。」
其後,果如成吉思汗的預言。
拖雷恭謹守誓 唆魯禾帖尼深明大義
早在打算出征花剌子模前,成吉思汗就召開了忽里勒台大會,以確定自己的繼承人。他先問他四個兒子的看法,長子朮赤和次子察合台共同推舉老三窩闊台繼承汗位。成吉思汗又問窩闊台的意見,窩闊台表示願意盡自己的能力去做。成吉思汗又轉頭問四子拖雷。拖雷說:「我願在父汗指定繼位的兄長身邊,把他忘記的事告訴他,在他睡著時叫醒他。做應聲的伴從者,做策馬的長鞭。應聲不落後,前進不落伍。我願為他長途遠征,願為他短兵搏戰。」
原本有意讓拖雷繼承汗位的成吉思汗在做了周詳的考慮之後,定下了繼承人——性格較為持重、理政才能突出且為人溫和、待人寬厚和慷慨的窩闊台繼任大汗。
而拖雷作為成吉思汗最小的兒子,從小就不同於常人。小時候他剛剛學會說話時,父親為泰亦赤烏人所虜,包括訶額倫太后在內的所有家人都認為他將難以回來,唯有拖雷說「我父乘栗色馬歸矣」。大家都以為是其妄言,但第二天,成吉思汗果然騎著栗色馬回來了,大家這才覺得拖雷很神奇。
待拖雷長大後,亦是「英武有幹略」,並成為在成吉思汗親自培養和薰陶下成長起來的英勇善戰的軍事統帥。他善於用兵,在跟隨父親的一次次征戰中,屢立戰功。1213年拖雷跟從成吉思汗伐金,親率中路軍攻入河北山東等地。1219年跟從成吉思汗西征,攻陷不花刺、撒麻爾干等地。1221年單獨率領一軍進入呼羅珊境內,攻陷馬魯(今土庫曼共和國馬里)、你沙不兒(今伊朗尼沙普爾)、也里(今阿富汗赫拉特)等地。他是蒙古族人心目中的一位英雄,成吉思汗也視他為「那可兒」,意為「伴當」。
成吉思汗駕崩後,拖雷監國。因為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習俗,幼子繼承父業,而年長諸子則出外謀生。成吉思汗生前將所征服的土地分封給了三個兒子,而拖雷則在父親過世後獲得了其父的直接領地,即斡難河及客魯連河流域一帶蒙古本土的地方,後成為元朝的疆域。成吉思汗留下的12.9萬軍隊中,也有10萬出頭的精銳怯薛軍由拖雷繼承。無疑,拖雷家族應是除了大汗之外最有權勢和威望的家族。
兩年後,在1229年9月召開的忽里勒台大會上,拖雷恭謹地遵守自己對父親的承諾,支持窩闊台登上了大汗寶座,並從此盡心盡力地輔佐。不過,為了區分他現在享有「汗」的稱號的兄弟們,窩闊台被冠以的是古老的突厥稱號——合罕,或者皇帝,此後的大汗亦遵循此稱號。
窩闊台仍駐營於哈拉和林(簡稱和林)。雖然早在成吉思汗統治期間,至少是從1220年起,哈拉和林或者是它附近的某地可能已經被選為理想中的都城,但是,正是窩闊台於1235年在和林周圍築起防護牆,才使它成為新帝國的真正都城。
窩闊台統治時期,貢獻之一就是遵循父親的叮囑,重用漢化的契丹人耶律楚材,並採納了他的諸多建議。比如在北京與平陽辦學,對年輕的蒙古封建主進行儒家教育,同時招收大批中國人進入蒙古民政機構。耶律楚材對窩闊台說:「天下雖得之馬上,不可以馬上治。」可以說,耶律楚材推行的漢化政策對一些蒙古貴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包括忽必烈。
1230年,窩闊台出兵討伐金國。拖雷率領一路軍大敗金軍後,與窩闊台率領的部隊會合。1232年,在北返途中,窩闊台突然生了重病,百般醫治都不見好轉,不得已只好請來薩滿巫師,巫師稱「金國山川神,以我殺戮過多,為崇,非犧牲所能禳,唯子弟可以代之」。去看望兄長的拖雷遂向長生天祈禱,「請以身代之」,即自己願意代其而死。其後,窩闊台的病真的神奇般地好了,而拖雷卻在幾天後因病死去,終年40歲。窩闊台大為感動,終其一生對弟弟的死感到痛心。
《新元史》評價拖雷之死說道:「太宗愈,而拖雷竟卒,或為事之適然,然孝弟之至,可以感動鬼神無疑也。」大意是拖雷是孝感動天,以身代死,可以驚天地泣鬼神。
其實,早在三千多年前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當年,周武王滅商歸來,因為日夜操勞,武王身染重病,他的弟弟周公虔誠地向祖先太王、王季、文王祈禱。他說:「你們的元孫某得了危暴重病,如果你們欠了上天一個孩子,那就讓我去代替他。我有仁德,又多才多藝。你們的元孫某不如我多才多藝,不能侍奉鬼神。」祈禱以後,武王的病有所好轉,但最終還是病故了。其後,周公輔佐武王的兒子成王鞠躬盡瘁,並留名青史。
拖雷去世時,忽必烈只有十幾歲。父親顧全大局的做法,應對忽必烈「度量弘廣」性格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拖雷走後,所部分屬於四個嫡子,但因為他們都尚未成人,諸事暫都由唆魯禾帖尼決斷,她承擔起了拖雷家族的重任。
在窩闊台按照以往蒙古習俗,勸其改嫁給合罕的長子貴由為妻時,唆魯禾帖尼以堅持要獨立撫養自己的四個兒子,安撫先夫的部屬,不讓他們捲入更多的紛爭為由,禮貌地拒絕了窩闊台。這在當時的蒙古國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忠貞的唆魯禾帖尼贏得了拖雷部屬更多的尊重,她也被蒙古人看成是僅次於成吉思汗母親訶額侖的又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而忽必烈和他的兄弟們也更加尊敬、孝順母親。史書說忽必烈「以孝聞」。
與丈夫拖雷一樣,唆魯禾帖尼治家有方,她告誡諸子要遵守蒙古扎撒。她善於處理與窩闊台的關係,窩闊台在很多重大問題上都與她商議。她還懂得審時度勢,時刻以顧全大局為重。
一次,窩闊台在沒有與唆魯禾帖尼商量的情況下,就下詔將原屬於拖雷的三千戶賜予了自己的次子闊端,拖雷手下很多首領不服,紛紛向唆魯禾帖尼抱怨。唆魯禾帖尼從大局出發,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勸說首領們遵從合罕旨意,維護了窩闊台的權威和蒙古貴族間的團結。窩闊台聽說後,認為唆魯禾帖尼頗有德行。
作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唆魯禾帖尼優待各種宗教的教士和學者,對儒學和儒士也非常優待,尤為器重各類有學問、有才能的人士。當時很多有才學的各族學者都被唆魯禾帖尼和拖雷諸子徵召到蒙古,如在中原漢地很有影響的太一道長蕭輔道被忽必烈請到蒙古詢問治道,唆魯禾帖尼授以懿旨,封中和仁靖真人。她還徵召真定名士李磐,命他侍從幼子阿里不哥「講讀」。著名的基督教徒天文醫藥家、拂林人愛薛也是唆魯禾帖尼遣使從西域招來的。這些人後來成為她四個兒子走向帝王之路的謀士和治國良臣。
雖然唆魯禾帖尼向兒子們講述自己對基督教信仰的尊重,讓他們陪自己慶祝聖日,但並沒有強制他們信奉,而是允許他們選擇自己的信仰,比如蒙哥、忽必烈更偏重於佛教,阿里不哥更傾向於基督教。無疑,唆魯禾帖尼的堅韌、大度、機智,無聲地影響著忽必烈,讓他形成了堅韌不拔的頑強性格和顧全大局的寬廣胸懷。
對於唆魯禾帖尼的評價,史家說她「英明溥博,聖善柔嘉」,在「每人心中種下了感情和恩義」,「獲得了各方面的擁戴」。波斯歷史學家拉施都丁認為她是「世界上少有的極其聰明、能力非凡、出類拔萃的女人」;另一位歐洲來的傳教士則觀察到,「在韃靼人中,這個女人是除了皇帝母親之外最著名的女人。」
參考資料:
《新元史》
《忽必烈傳》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國》
《史集》
《世界通史》
《忽必烈祕史》
點閱【忽必烈傳】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張憲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