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道門出敗類 張三丰出手示警

文/洪熙
大道真人張三丰偶而也會出手「棒喝」那些道門敗類。圖為清 黃增《人物(一)冊.人物故事二》。(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448
【字號】    
   標籤: tags: , , ,

明朝崇道之風盛行,有不少人修得了高深境界,卻隱於世間或山林。也有人學點方術皮毛,即阿諛權貴,以換取榮華。對那些道門敗類,大道真人張三丰也會出手「棒喝」示警。由清朝道士李涵虛所編的《張三丰先生全集》就記載了這麼幾件故事。

太行西山有一位馬仙翁,能以神箭射擊鬼魅,因而吸引很多人慕名前來,尋求幫助,結果都沒有不應驗的。當時有個道士,名叫鄧常恩,後來官至太常卿(掌宗廟陵園、祭祀禮樂、天文術數、學校等)。然而此人陰險惡毒,曾經殺害一人,後來這被害的冤魂常到鄧府中作怪。於是鄧常恩就命他的徒弟陳歪兒,前往太行山尋求馬仙翁的道術幫忙。

道士害人 欲用神箭射冤魂 結果害了自己

陳某即刻前往,路途中遇到一名道人,其人風骨昂昂。圖為明 吳偉《劉海蟾》。(公有領域)

陳某即刻前往,路途中遇到一名道人,其人風骨昂昂,手裡還拿著一把長弓,腰裡插著七支箭。道人自稱,射鬼能百發百中。

其實,「長弓」意即為「張」,「七箭」比喻「三丰」二字共七劃。當年張三丰行於世間,常向人隱去真實姓名,他或自稱七針先生,或以藏頭詩「一張、三丰」相稱,亦或以「長弓、七箭」表示自己的姓名。

陳某半信半疑,就和道人一起同行到晚上,並同在一座破廟中休息。山裡的夜晚,林深月黑,竹叢與古木間,傳來陣陣啾啾鬼叫聲。陳某聽著,感到非常恐懼。張三丰對他說:「你可以看我射鬼。」隨即從窗隙內,張弓射擊,那鬼便哀號著離去。陳某深感折服,次日一早便乞求道人教他箭藝。張三丰慷慨同意,還把弓箭送給了他。

陳歪兒回到京師,向鄧常恩講述途中所見所聞,並奸猾地對鄧常恩說:「馬仙翁外出,找不到他了。如今幸運地得到神箭,這都是大人之福啊。」鄧常恩聽完非常高興,準備在夜裡試一下神箭。

這天夜裡昏月濛濛,鄧府花園又開始鬧鬼了。但聽鬼聲一起,鄧常恩就命陳某一展箭技。隨後鄧常恩轉過迴廊,走到對面的樓窗上察看。此時陳某忽然見到鬼魅飛入樓裡,於是挽起強弓,射出一箭,即刻聽到一聲大叫聲,有人中箭倒地。陳某秉燭前去一看,原來射中了鄧常恩。所幸射中鄧常恩的左臂,不致於隕命。陳某因此嚇得倉皇逃竄。

圓通子評價此事說:「殺人之罪已經很大了,還想著誅殺被害者的魂魄,真是殘忍太甚!西山之行,卽使真的得到馬仙翁的神箭,又怎知不會轉而射向鄧常恩呢?」

方士心術不正 閣臣為官不法 遭高人「棒喝」

明憲宗時期,萬貞兒(1430年—1487年)寵冠後宮,生下皇子後,被冊立為貴妃。有一大臣名叫萬安(約1417年—1488年),此人不學無術,通過宦官向萬貴妃獻殷勤,自稱是萬家子侄。他倚仗萬貴妃的權勢,得以平步青雲,進入內閣作首輔。

萬安向方士尋求房中術,想要獻給後宮。方士路逢淵,自稱法師,準備將此術傳給萬安,便命萬安往西山受道。路逢淵先上路,在中途等待萬安,但是一連等了幾天,都沒有見到萬安的影子。百般無聊中,他就到郊外的廢墟散步,忽然遇見一位道叟。

道叟鶴髮童顏,猶如赤松子、黃石公之輩。路逢淵問他姓名,所修何道?老人都沒有回答,只是笑著吟唱道:「路逢冤,路逢冤,今日何緣遇萬安?」說罷,飄然而去。路逢淵一聽,大為吃驚,道叟怎麼會知道他的名字?他站在原地徘徊不前,準備返回去,卻見日落西山,林木森森,烏鴉呱噪。他環望四周,心中茫然,頓時迷失了去向。

老樵夫指著青燈處,原來不遠處有座旅店。明 文伯仁《圓嶠書屋圖》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這時,路逢淵又看見一名砍柴的老樵夫,背著柴薪經過,問其姓名,樵夫說「姓張」,卻不說名字。路逢淵乞求樵夫指路。老樵夫指著青燈處,原來不遠處有座旅店。路逢淵辭別樵夫,前去投宿旅店。一到旅店卻發現是個破爛的小屋,夜裡他聽到從隔壁傳來嘆息聲,隔著縫隙一看,正是萬安。於是就破開破爛的牆壁,以便和萬安敘舊。

當時,萬安巳經準備睡覺了,忽然聽到一陣聲響,以為是竊賊,舉起凳子就把那人打趴下了。萬安呼隨侍一看,原來是自稱法師的路逢淵。

萬安趕緊趴在地上請罪,路逢淵也只好忍痛回禮,接著問萬安說:「相公不走大道,怎麼住進了這麼破爛的客店呢?」萬安說:「我奉師命準備前往西山,夜裡夢到一位老神仙,對我指示,說『萬安萬安,訪道西山。西山大路,不逢緣。』所以我就驅車走小道來了,不料竟與法師相遇,竟發生了這場惡作劇。」

《明史》載,有一天明孝宗(明憲宗皇三子)在宮中得到一個小盒奏疏,發現裡面的內容不是論國家大事,竟然是論房中術,末尾署名「臣安進」。孝宗命太監懷恩拿著它到內閣,質問道:「這是大臣該做的嗎?」萬安羞愧得汗流浹背,趴在地上不敢出聲。

大臣們呈上彈劾萬安的奏章,明孝宗命懷恩對著萬安誦讀。萬安多次跪起哀求天子赦罪,全然沒有辭官的意思。懷恩直接走上前,摘下他的牙牌(象牙質,上刻官銜官職),勒令他:「你可以出去了。」

萬安慌忙回到家,自請辭去官職回家。儘管他已經七十多歲了,行路途中還在望著天上的三台星(主官祿之星),還希望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但一年後,他就去世了。他死後不久,他的兒子和孫子竟也相繼去世,萬家由此絕了後嗣。@*#

事據《張三丰先生全集》卷1、《明史》卷168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儒釋道的爭執和相互詆譭,把人帶入對儒釋道理論形式的追究,以至儒釋道又互相滲透,使人忘卻修煉的初衷。張三丰在《正教篇》講到其實只有兩教,一正一邪。人不要看重表面的形式,要看實質的作為是甚麼。「古今有兩教,無三教。奚有兩教:曰正,曰邪。」「孔、老、牟尼,皆古聖人。聖人之教,以正為教。」(《正教篇》)
  • 能夠讓一朝各代皇帝念念不忘,頻頻下詔求訪、封號,甚至修宮建廟表示尊奉,這樣的人,中國歷史上唯有張三丰一人而已。
  • 張三丰,人間的修行者,道中的逍遙仙,一生中留下無數神蹟。更特別的是,他作的一首詩和說的一句話,成為迅速得道驗證的傳奇預言,被歷史銘記。幾百年來,它們時刻提醒著人們,大道張三丰還是一位了不起的預言家。
  • 為了醒世化民,張三丰給不同悟性、不同根基的眾生,撰寫了《天口》,共計24篇,涉及五德、孝行、淫惡、愛人、敬神、醫藥、相卜等內容。他以《天口》道人生,為不同根基的人指點迷津,從中講述做人之道,處世之道,殷切勸人重德行善,告訴人們吃虧是福,「吃盡虧時劫巳除」等普世理念。
  • 滾滾紅塵,苦海滔滔。為了醒世化民,張三丰給不同悟性、不同根基的眾生,撰寫了《天口》,共計24篇,涉及五德、孝行、淫惡、愛人、敬神、醫藥、相卜等內容。他以《天口》道人生,為不同根基的人指點迷津。本篇介紹的是《天口篇·孝行篇》故事。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評論